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为什么要前去日本谈判?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为什么要前去日本谈判?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急于求和,在应日本政府要求李鸿章前去日本谈判。

在甲午战争中,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进一步加重了日本普通人民的负担,日本不少地方都爆发了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谈的要求。但日方指定要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否则就无需派代表前往日本。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赶忙按照日本的旨意,改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4
李是清廷的要员,代表的是清廷政府去签,他不去,还会有人去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14
不去的话,日本鬼子侵略的土地更多了!追问

大哥,我这是答卷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0-14
被逼的啊
第4个回答  2017-05-11
一、原因:
1、日本亲自指定由李鸿章代表谈判,一是熟悉李鸿章为人和他在清政府中的地位,二是了解其谈判技能,谈判期间,李鸿章有时是断然拒绝日本要求,有时又苦苦哀求,日本均不为所动。
2、清政府国力耗尽,没有能力打赢日本,又一直担心王朝所在地北京和当权者自身的安全,开始主动议和。日本自己国家财力耗不上,战争补给跟不上,国际上各列强害怕大清国利益被日本占尽而开始反对,阻挠日本扩大战争。于是,双方各为自己的打算开始谋求谈判。而李鸿章在清政府的地位促进清政府同意日本的要求,派其赴日谈判。
二、简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