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究竟遭受了怎样天大的冤屈,以至于他要投江而亡?

如题所述

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江自尽,这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因此而来。历史上自尽的人很多,为何唯独屈原“受宠”?屈原自尽前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屈原之死,离不开三个人,楚怀王、靳尚和子兰,他们让屈原一再受伤,以至于他在绝望中投江自尽,屈原之死,到底有何“冤屈”?



一、楚怀王:屈原因你而受伤

关于楚怀王的“光辉事”迹很多,如“600里”和“6里”土地的故事。张仪跟楚怀王说齐王的坏话,还跟他搞了个私人盟约,秦国以600里土地为代价,换取楚、齐断交。盟约一出,楚怀王很高兴,张仪很得意,屈原很生气,屈大夫认为张仪不是什么好鸟,他的“连横”战略是破坏六国团结,且屈原历来主张“抗秦和楚”,这与张仪的“断齐连秦”恰恰相反,屈原的意思是杀张仪绝后患,只可惜楚怀王不答应。

楚怀王中了张仪迷魂汤,屁颠屁颠跑去大骂齐王,跟齐国断交,然后跑出来跟张仪兑现盟约,张仪称病不见,楚怀王以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好,玩了把“二进宫”,再一次跑去骂齐王,这一次骂得更狠,说得更难听,态度更坚决,功夫不负有心人,楚怀王成功了,齐、楚反目。



拿着骄人的成绩,楚怀王找张仪要600里土地,张仪告诉他,马上兑现诺言,不过当时说的是6里土地,而不是600里。看看吧,谁叫你当初不写个条呢,空口无凭,立字为据嘛,何况碰上张仪这样的人,他能口吐莲花,耍嘴皮子,谁能玩过他呢?

谁都知道楚怀王上了当,楚国受了水,敢怒不敢言,可屈原坐不住了,三番五次结楚怀王的伤疤,并且一再强调“抗秦和楚”,为此他跟楚怀王“结怨”,得罪了领导,你已不再幸运。

二、靳尚:在屈原伤口上撒盐的人

张仪卖通楚怀王身边的大臣,他的名字叫靳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贪财,啥话敢说,啥事敢办,这边楚怀王对屈原和他的政治主张不待见,那边靳尚天天吹耳边风,说屈原的坏话,四处抹黑他。楚怀王最大的特点是爱听坏话,而且一听就信,张仪的坏话他能听,靳尚的自然也能听,必须要惩罚屈原,怎么处置他呢?杀掉他吧,于理不同,下大牢吧,他还得天天叫嚷,最好让他远离自己,眼不见,心不烦。屈原被流放了,流放到湖北的某个地方,大江就在他的对面。



三、子兰:让屈原伤心到底

屈原之前被流放,不过又回来了,可能是搞了个“监外执行”吧,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没有变,屈原依旧,楚怀王依旧,秦国依旧,故事依旧,这一次秦国更加热情,三番五次邀请楚怀王到陕西吃臊子面,吃羊肉泡馍,听地方戏,欣赏美女。秦国如此热情,楚怀王犹豫了,有其父,必有其子,关键时刻他的儿子子兰站出来了,一再唆使老爹去秦国旅游,这可是给咱大楚脸上贴金的事啊,千年等一回,岂能错过?

楚怀王去旅游陕西,却再也没有回来,2年后,死在了秦国的大牢里。国君死了,做臣子的屈原很伤心,哭了几天几夜,他恨透了靳尚、子兰。



也该着楚国倒霉,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楚襄王即位,任命子兰为宰相,如此搭配,楚国岂能不亡?天意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屈原没有办法,他一个人救不了楚国,只好四处骂人,天天骂子兰,见一次,骂一次,无休无止,变本加厉,子兰当然受不了,利用自己的权势给屈原捏造诸多罪名,屈原第二次被赶出都城,第二次被流放到湖北一带,这一次,他离大江越来越近。

四、屈原:到底有何“冤屈”

就在屈原第二次流放期间,楚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把楚国变没了。秦国战神白起领兵攻破了楚国的都城,忠臣也好,奸臣也罢,楚国的一切都结束了。噩耗传来,屈原悲痛欲绝,无法释怀,国家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他以投江自尽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临死前,他心中是满满的恨、怨和悲,这或许是刻在骨子里的爱国主义情怀吧,我们向屈原致敬!



屈原不光有《楚辞》,他的“风骚”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上,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主义,一种文化,屈原之死,死于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中华民数绵延不绝,归根结底是源于这种文化和精神。而屈原就是这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者,这就是后人纪念他的原因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