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发达工业国家,进入经济繁荣期了吗?

如题所述

19世纪欧洲发达工业国家,进入了经济繁荣期。

大约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欧洲发达工业国家摆脱自7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危机,进入了经济繁荣期。1900年巴黎召开的世界博览会同时强调,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地传统工艺,显示了欧洲主导的文明化的高度。无数电灯照亮的电气馆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继伦敦和布达佩斯之后,巴黎市区也出现了地铁,即一直沿用至今的地铁一号线。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召开一方面是要显示出殖民帝国法国的威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刺激被英国乃至美国和德国超越的法国经济。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经济结构转换或者经济发展的代表,就是法国有意对抗的德国。

德国在20世纪初,不仅在钢铁产业上超越了英国,而且在顺应新科学技术进步的电机产业、化学工业等方面,较之其他国家也具有压倒性优势。这种发展大大改变了劳动市场的面貌,人口急速向城市移动,甚至出现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状态。

欧洲的社会主义势力也出现了新变化。在议会中拥有最大政治势力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及作为支持基础的工人运动中兴起了修正主义派,批判主张依靠革命手段实现变革的主流派。他们以资本主义持续进行的结构调整还有更高程度的可能性为前提,主张应该主要通过议会斗争实现社会变革目标。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时代常常被称为“美好时代”(Belle Epoque)。这个法语只是“好时代”“愉快时代”的意思,但是在经历了世界大战那样地狱般的经历之后,人们回顾之前,觉得这个时代十分美好。确实,在第六章所见到的这个时代里,以城市为立脚点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开始获得大发展。但如果说一切都顺利地带来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没有不满和质疑,则绝非如此。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西欧,确实可以说物质、文化和生存条件得到提高。尽管如此,其中的阶级差别、社会阶层差别极大。以创造“美好时代”这一词汇的法国来说,1850年的平均寿命,男性是三十八岁,女性是四十一岁,到了1913年,男性提高到四十八岁,

女性提高到五十二岁。比现在平均寿命低的原因还是婴幼儿死亡率高,这一点已经在第五章说过。我们接着再看一下考虑职业后的数字。1870年到1914年的平均数据显示,四十岁男性死亡率中,每一万经营者当中死亡数为九十人,相比之下,事务工作人员和店员等的死亡数是一百三十人,而一线工人的死亡数是一百六十人。在生存的可能性上,依然明显存在着阶级差别。

除去个别例外,这个时期的失业率还没那么高。反而可以说,劳动市场在不断扩大,跳槽的机会很多。但是对于没有高级技术的劳动大众来说,这也带来了不稳定的后果,即需要频繁更换工作。能够反映当时劳动者想法的直接性证言并不多,但在年轻的工人当中避讳“老资格”这一说法,显示出至少有一部分人对产业劳动的厌恶感。

或许可以说,这同时也是一种近似于看不到出路的时代闭塞的感受。实际上,从19世纪末开始到“美好时代”,也是各国工人罢工频发的时代。他们的目标要求多样,但是并不像日本的春斗(编注:日本每年春季举行的为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工资的劳工运动,一般通过谈判方式)那样一般化,有时会伴随着激烈的暴力冲突,也会出现与警察、军队等镇压部队的冲突以及死伤者。

现实情况是,在城市消费文化盛放的阴影里存在着难以否认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乍一看是乐观的、讴歌文明的时代,而且是在许多方面开始同时进行组织化和原有组织巨大化的时代。

但在此之中,因为反对和憎恶现行体制,极端时候也出现了炸弹恐怖袭击和集体犯罪的现象。另一方面,在19世纪末,包括被称为“颓废派”(Decadent)的艺术家们的实验,人们在文学上、造型艺术上尝试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的挑战。其中包括与时代同步调的事物,但也有明确表现出对物质丰富之下想象力贫乏的哀叹,以及对权威、保守的社会规范的反抗态度。

英国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Movement)、法国的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德国和奥地利的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采用中世纪匠人技法以及曲线来制作彰显生命张力的设计,从而备受瞩目。但是它也包含着一种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他们彻底地抨击产业文明所产生的整齐划一的粗俗生活环境;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在建筑、家具、广告和日用工艺品等方面进入了与以绘画和雕刻为中心的学院派不同的层面,在艺术性魅力方面反而成为了时代的宠儿。这是19世纪末到“美好时代”这一时期城市文化中装饰性不断得到张扬所造成的结果。这一潮流继续发展,也分离出了20世纪装饰派艺术(ArtDeco)等现代设计潮流。


尽管如此,西欧也有包括德国在内能称作“美好时代”的地区。比较深刻表现这一点的是东欧和南欧。在这些地区,像沙俄、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确实可以看到工业化的某种发展和国民政治参与的扩大。

但是,依然占据人口多数的贫农对从属地位和贫困不满,没有对未来的展望。一方是日益发展的一部分城市和统治阶级,另一方是农民和劳苦大众,双方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在移民到美国寻求新天地的人之中,仅20世纪开头的十年间,就有一百五十万俄国人、二十万奥匈帝国人、一百九十万意大利人。

无论哪一组数字都达到了19世纪末二十年间合计人数的二倍以上。19世纪中期以后,特别是从19世纪末开始,欧洲各国围绕势力竞争、殖民地争夺或者经济霸权的斗争,一方面促使了与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并行的扩军竞争,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战争的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又促使各国增强军备,并且强化了即便要消灭他国也要获得对自己国家安全有利的地位、要确保权利和扩张领土的观念。1877年到1878年,围绕巴尔干半岛斯拉夫民族的动向,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发生了军事冲突。但是,仅就欧洲范围内来说,从德法直接对决的1870年至1871年的战争以后,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国家都没有经历过战争。

而且,普法战争虽然已经吸收工业化发展的成果,但由于拿破仑三世被俘,战争在短时期内结束,双方并没有切身体验到近代战争的残酷。这时也有围绕殖民地而发生的战争,但多数战争不仅是以当地反抗势力为对手的局部战争,而且远离欧洲,并没有成为欧洲人的切身体验。

再远一点说,1861年到1865年爆发的美国南北战争也是如此。在很高程度的工业化之后发生的南北战争,开始使用以高性能的毛瑟枪和机关枪为首,包括早期潜水艇等在内的近代兵器。然而,在历时四年的内战当中,士兵的布阵依然沿袭旧式战法,即大量士兵在广阔的战场上组成阵形,拿着武器一齐展开攻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确实是这个样子的,当时已经进行二次工业革命了,经济发展很快。
第2个回答  2020-10-25
是的,这些欧洲国家工业十分发达,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进入了工业社会。
第3个回答  2020-10-22
我认为是没有的,因为这个时候相对来说工业刚刚起步,而且并不是很完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没有进入到繁荣时期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