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发现鲁迅先生的温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文 / 纳兰木羲

        毛泽东认为,鲁迅先生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林语堂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称为战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后,万分悲痛,评价他:“著作最严谨。”

          大家都解读过鲁迅先生,赞美过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在我心中一直是个手握笔杆的战士。正如先生在《自提小像》想象中写到的那样“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读了先生的《朝花夕拾》两遍,才发觉先生也是一个温柔的人,也有温暖的一面。

《朝花夕拾》是先生的回忆录,所谓回忆往往都是记录那些印象深刻,让人念念不忘的东西。

      而鲁迅先生的回忆,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还有对那个社会的讽刺。先生,不愧不是先生,是我们常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快乐的源泉,但也是埋葬他快乐的坟墓。没错,鲁迅先生快乐的回忆仿佛都发生在这里,同时也在这里戛然而止。《藤野先生》中讲述了鲁迅先生对亦师亦友的老师的感恩,同时在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先生由学医转向学文的原因。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大家都悉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而是《父亲的病》。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诗经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在文章中先生虽然没有对病重的父亲进行描写,但却多次描写了父亲的喘息声与父亲的沉思。病中的父亲只是沉思了一会儿,便摇摇头。我仿佛从喘息中看到了一个面色枯黄的父亲,从沉思和摇头中看见了父亲的无奈,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先生对父亲深深地爱意和思念。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前段时间看见了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19年前的父亲意气风发,也曾是一位青涩的少年,梳着中分的发型,乌黑的头发,笑容灿烂,也和现在的我一样正值青春年少。

        而今,不得不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的父亲留着寸头,黑发被白发夺取了领地,脸上的笑容也有了岁月的感觉。

        我自认为不是自己一个合格的女儿,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但我单方面认定我是自己长大的,因为是留守儿童的缘故,所以与父母的关系不太亲近,特别是与父亲,以前不懂父母的艰辛,长大了才懂一些,“爱你”两个字却还是止于唇齿之间。

          我和弟弟老是爱开玩说“老爸又在吹牛皮啦”,其实我心中,最尊敬的还是父亲,他真的知道很多我知道与不知道的东西,就算是如今我上了大学也不敢在父亲面前帮忙弄斧。我一直认为父亲他们那一代人是很强的,然而,强大的父亲却在去年病倒了,不知道是生病让父亲变得温柔了还是父亲原本就是温柔的,那段时间的父亲像个小孩子,要人照顾了,就像当初他照顾小小的我一样,父爱不仅沉重如山,也可温柔如水的。

        还好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父亲只住院了一个星期,在医生的治疗下慢慢恢复了健康,可鲁迅先生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他。为先生父亲看病的陈莲河明显是个庸医啊,用别人看不懂的药方伪装自己很高深,还信奉什么“ ‘ 舌乃心灵之灵源’,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法医治”,不会医治的不是所谓的命,而是那些迂腐的思想与狭隘的见识。现在的医学发达了,但仍然还是有落后的地方,还是有看不起病的人,还是有很多得不到很好治疗的疾病,大家还是都“谈癌色变”。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要爱惜自己爱惜他人的生命。在有限的时光里,多做有意义的事,在纷扰的世间不慌不忙的坚强,活在当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