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友谅地广、张士诚富有,最后却败给朱元璋?

如题所述

因为他们三个人之间,以经不是兵力的竞争,而是格局的竞争。 

 当年朱元璋的西面是陈友谅,势力很大,朱元璋的势力跟他相比较弱。

东面那就是在江浙一带起家张士诚,原来是一个盐商,揭竿而起搞出了一块地盘,是中国最富的地方,实力也不弱,但不如陈友谅。 

张士诚是个盐商,有钱,能够招兵买马;他所在的那个区域非常富庶,所以他能够凭借自己在后勤、补给这方面的优势。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 “此人器小”。“此人器小”,这个“器小”,指的就是格局 。

朱元璋当年悄悄地发展势力,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低调地悄悄接近目标,但是绝不暴漏自己动机,积累了势力。
朱元璋单从兵力上来讲不如陈友谅。

当两个敌人都摆在你面前,先打哪一个?
朱元璋手下的谋士们都觉得应该打张士诚:
“张士诚势力比陈友谅要小。先把小一点的吃掉,我们的势力就会壮大,壮大了以后再来对抗一个强大的敌人陈友谅。胜算机会就多点”。  

但朱元璋主张应该打陈友谅。
“陈友谅能够有今天的这个实力,因为他是那种下棋的时候知道下几步棋,该怎么走的人; 而张士诚之所以有今天,主要不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而是凭借自己的资源。”



“张士诚气量小,成不了一个大器。如果打陈友谅,这是一个商人,他会隔山观虎斗,他看鹬蚌相争,最后我和陈友谅,两个都是剩下一批残兵败将,他好来收拾残局” 。

“但陈友谅不一样,如果打张士诚,他会立即意识到,我一旦把张士诚打败,就会对他形成一个强大的威胁。所以当我打张士诚的时候,他一定会出手打我。他正好是处在江苏的东边,安徽这一带,他在中间;张士诚在长江的下游,陈友谅呢是在湖北这一带。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一旦是开始打张士诚,将会遇到是两边的夹击,这个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如果我是打陈友谅,虽然陈友谅的实力比我强,但是张士诚一定会隔岸观火;所以我打陈友谅还有胜算的可能;我如果一打张士诚,一点胜算都没有。” 

最终,朱元璋跟陈友谅死磕,最后在鄱阳湖大战,那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当中,把陈友谅给打败了。接下来他收拾张士诚那就很容易了。

公众号:李东西yjh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2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小时候是地主家放牛的,长大了没生路转行做乞丐。后来当了和尚,估计是受到了佛祖点化,转行加入了造反组织里面。造反这个活动还真的是适合朱元璋,在造反军队中越做越大,后来直接出来单干了。

靠着自己的才能和手下的将领及谋士,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从草根到皇帝,整个历史上仅此一位。在朱元璋称帝的道路上,张士诚、陈友谅、王保保这三个人,是他的三个巨大的绊脚石。那么陈友谅地盘大,张士诚很有钱,为何都被朱元璋打到了呢。

那就离不开这两个人的性格了,陈友谅虽然地盘大,但是非常狂傲,而且不择手段。真的是不择手段,看一下陈友谅的上位之路就知道了。陈友谅经常的为了目的而不惜任何代价,而人性的泯灭注定导致他的失败。张士诚也确实富有,但是性格也有问题,目光短浅,认为有钱就无敌了,不会扩张,而历史告诉我们,你不扩张别人,别人就会来扩张你。

第2个回答  2018-01-20
和人们刻板印象不同,张士诚占地并不狭小,也不富有。先说不狭,其地南至杭州,北达苏北皖北,和山东河南接,远较朱元璋为大,也不逊陈友谅多少。次说不富,据元末明初税赋资料,湖广人口最少而总上税额最多,苏杭人口最多而总上税额不高(有大量隐藏户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要迁山西江南人填湖广的原因了。

综上看出,陈地最富也最广,这就是他为什么最强屡次出兵东侵朱的原因,而张人众而财窘,这就是他为什么坐困孤城的原因。有一个史实可以看到,朱元璋遣徐常围苏州,围而不攻,未及月余而苏州降,原因是乏粮。众所周知苏州号为粮仓,为何围月余而乏粮?就是元末动乱,大量外来人口就食苏州,造成虚假繁荣,其实早已入不敷出。三国刘备携民众而不得轻骑独逃,张士诚也类于此,想城中一月不支,如何打得起消耗战?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