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不仅仅是个贪官,还是个商业天才和高情商的外交家

如题所述

虽说和珅生活在18世纪,但他的投资理念与股神巴菲特惊人的一致,200多年前他就深谙“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道理,让资金流动起来,钱生钱。

中国的传统思维是“入土为安”,也就是喜欢把流动资产转化为固定资产。今天大家有点闲钱基本都首选买房,更别说古人了,第一选择基本都是买地。但和珅反其道而行,乾隆五十七年,庄头许五德与他人发生矛盾,托和珅帮助打官司,并承诺“事后或送地六十顷,或银一万两”。和珅明确表示“不要地亩,要银一万两”。

要这么多现金当然是投资了,什么行业赚钱,和珅就投什么,充分让资金滚动起来。

放高利贷,从事典当业,获取暴利

放债取息与开当铺、银号、钱店都是属于高利贷的范畴,是来钱极快的生意,因此放高利贷也就成了和珅敛财的一种手段。高利贷本来是伴随着人类私有制的出现,特别是由于货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和珅本着“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的原则,大力从事放债、开当铺、银号和钱店等高利贷剥削。

和珅放债面很广,不但包括官吏、商人和市民,还包括他的亲戚、长随等属下。和珅放债的原则是借债人必须要能拿出土地或是房屋做抵押。他这样做生意可以万无一失,如果借债人还不上欠款,和珅就把他们的房屋、土地收归己有。

此外,和珅还经营典当业,典当业在清朝是非常发达的。按其店东的身份和资金的来源来看,大体可分为三类,即所谓皇当、官当和民当。皇当是以皇帝为后台,由内务府经营的;官当是由封疆大吏与道府州县官员主持、经营的;民当即由商人、富民等一般人经营的。北京是王公贵族、达官显宦的聚居之地,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金融资本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乾隆初期,光是北京地区的当铺就有几百家之多,和珅有当铺七十五座,不但遍布京城的繁华街市大道通衢,而且还遍布直隶的保定地区、能州地区和蓟州地区。他在北京城内的永庆当、庆余当、恒兴当、恒聚当等,都是典当行业巨头。就连和珅的家人刘全、呼什图等人也经营着几十座当铺。

和珅大开当铺不仅可以牟取暴利,还能借此转移和消化贪污、纳贿所得的赃款,就如同现在的“洗钱”。

再者,当铺是各种生意中最易收效、万无一失的买卖,不怕典当人逃匿,也不用分神去追索,逼债。因此,当铺在他经营的工商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除金融外,和珅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地产、矿山、物流、医药、商业等行业。同时,他还经营印铺、帐局、瓷器铺、药铺、古玩铺、弓箭铺、柜箱铺、鞍毡铺、粮食店、酒店、杠房、石灰窑等。此外,他还专门栓了80辆大马车,从事运输业。这些行业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地租。

看准时机,投机赚钱

投资这么多产业,并不代表和珅不投资地产。而是选择适合的时机,“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以最低的价格购置,保证利益最大化。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和湖南数地发生了起义和叛乱,很多地主为了保险起见纷纷出售土地换取现金,使得土地价格大跌。

买地过程中,和珅确实做到了只认钱不认人,不管是他的亲戚还是朋友的土地,他都毫不留情的把价钱压到最低,最大限度的购进。而且,他买土地,不采用普通的买卖方式,而是所谓“典当”的方式,也就是说土地主像去当铺当东西一样,将土地典当给和珅,而不是和珅一次性购得。典当的价格自然要远低于市价了,如果原来的地主事后要赎回土地,只有筹足银两和高额的利息之后才可以。在这期间,土地上的一切收益就全归和珅所有。原来地主根本没能力赎回的,或者不想赎回的,这些土地就成了和珅的永久资产。

据抄家的官员统计,和珅仅在北京就有出租房屋三十五处,“一千零一间半”,“每年共取租银一千二百六十八两三钱,取租钱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由此可见,和珅购买置地是为了更好的钱生钱。

紧跟时代潮流,投资朝阳行业

和珅经商之能还表现在,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发掘朝阳行业。在与国外使臣的交往中,他意识到,煤矿业作为新兴行业,将是下一个风口,于是不顾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投资风险,斥巨资积极投入一般人不敢尝试的煤炭业。百姓取暖做饭都需要煤炭,所以他在北京门头沟和香山开办了两处煤矿。由于前瞻的眼光和魄力,他在煤矿业上也赚的盆满钵满。

信誉为本,良好的风控意识

和珅最终能富可敌国,跟“信誉”二字是分不开的。和珅受了钱一定会办事,帮助人家升官发财,躲避灾难等,确实很讲究“信誉”。久而久之,“信誉”打出去了,成了“垄断”经营模式。和珅也有强列的契约精神,在金钱方面亲兄弟明算账。他的外祖父伍弥泰官至大学士,向他借过两千两银子,他担心外祖父不能及时还账,逼着老头拿地契抵押,“取田契价值相当者署卷归偿。”而这其实已经和今天的抵押贷款别无二致,和珅的风控意识不得不佩服。

利用内幕消息,大发人情财

在朝为官,最重要的是消息灵通,尤其是职位较低不能接近权力核心的官员,能否从大官口中得到瞬息万变的内幕消息,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为了得到这些消息,总会有人不惜花费巨额财富打通“关节”。

和珅的地位无疑是这些追逐者的首选目标,他只凭朝廷的“内部消息”就可以大发“人情财”。1780年,乾隆皇帝决定第五次南巡。此前刚投靠和珅的泗阳县令国泰,接到了和珅的密信说,皇上此次南巡,必然会去祭祀孔庙,之后一定会途径距离泗阳县城东边五十里的地方。和珅命国泰在此精心筹建一处行宫,以博皇上垂青。国泰马上调集全县能工巧匠,在该处修建了一座行宫。

乾隆祭祀过孔庙后向南进发,路过泗阳县境时,果然发现了这座优美别致的建筑,命人进入行宫,只见行宫非常好看,顿生世外桃源之感,当即命和珅召见国泰。国泰面圣时从容应对,和珅在旁赞不绝口,博得龙颜大悦,马上被擢升为道台(相当于地级市市长)。国泰感激不尽,立即给和珅送去大量金银。其他投靠和珅的官员,知道和珅略施小计便让国泰擢升为道台,心中兴奋不已,纷纷主动送礼给和珅。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和珅为官有他“够意思”的一面,他为国泰无偿提供一条消息,让国泰获得了升迁机会,升迁之后的国泰必然会回报和珅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一般人也不会觉得和珅收国泰的礼是不道德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