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盛世之下鲜有的大奸佞之臣,为什么不义也升官?

如题所述

李义府,614年生,死于666年。唐瀛洲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后迁居永泰(今四川盐亭)。太宗时因对策及第,被任为门下省典仪。高宗即位后,升任中书舍人,因极力主张立武则天为后而得宠,升任中书侍郎、参政知事。显庆二年任中书令,继而改右相。后因获罪被流放,53岁时病死。

李义府梦寐以求的是,能够做个朝官。贞观八年(634年),他20岁,天赐良机,巡察大使李大亮巡察剑南,发现他是个人才,便向朝廷举荐了他。他也不负所望,果然对策中第,补为门下省典仪。从那以后,他跻身朝廷。不久,他又得到了黄门侍郎刘洎和御史马周的赏识,二人竭力向唐太宗李世民推荐,李世民召见了他,当场考验,他脱口吟出一首。李世民很欣赏其才气,便授予他监察御史,侍奉晋王李治。尽管李义府求官心切的心情已溢于言表,但他毕竟是靠其才干求官升官的,比起那些靠门荫或靠阿谀而入朝的奸佞之徒,他的起步毕竟要光彩一点。

晋王李治立为太子,他又被授予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因其才华超群,被人称为“来、李”。他曾献《承华箴》,文中说:“佞谀有类,邪巧多方,其荫不绝,其害必彰。”太子李治将此箴上奏,太宗李世民下诏赐帛。李义府对太子李治本来是极尽谄媚之能事,而作文章却好像一个正直坦荡之人。本为佞谀,却贬佞谀;既掩饰了自己,又讨好了主子,李义府此着可谓匠心独运。

650年,太子李治登基,称为高宗。李义府多年追随太子,深得太子赏识,太子登基,当然少不了恩赐。于是,他升为中书舍人,并修国史,策任弘文馆学士。既无战功,亦无政绩,却青云直上,不能不引起朝臣们的侧目。终于人们发现了他升官晋爵的秘诀:虚美隐恶,曲意逢迎。开国元勋长孙无忌对李义府这等小人尤为痛恶,李义府面临着仕途上的一场严重危机。

永徽六年(655年),长孙无忌上书,奏请高宗贬李义府到壁州做司马。诏书未下,李义府听到消息,急忙问计于中书舍人王德俭。王德俭是许敬中的外甥,李义府又与许敬忠早有交情,王德俭自然不能坐视不救。况且,王德俭又是个诡计多端、善揣人意之辈。他给李义府献策说:“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君能建白,转祸为福也。”李义府心领神会:皇帝现在头痛的是欲立武昭仪而不能,若能就此取悦皇帝,那么自己被贬之事也就可以化解了。于是,他马上采取了行动。恰逢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夜班,他便前去代替,趁此之机立即上表高宗,请求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高宗李治自然喜不自胜,马上召见了李义府,不仅赐其宝珠一斗,而且还将贬其壁州司马的诏书停而不发,留居原职。武昭仪闻听此事,更把李义府视为心腹。对于李义府来说,这就不仅仅是转害为利了,而且还为他日后升迁奠定了基础。果然,这年十月,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不久,李义府被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三品,又兼太子右庶子,封爵为侯,并赐封广平县地于他。

本来岌岌可危,转眼青云直上,关键在于他请立武昭仪为后。真可谓一计得逞,满盘皆赢。以后他就更加胆大妄图,随心所欲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