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的其二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观书有感》其一、其二的共同点是:都是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治学道理。
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第一首诗借景喻理,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已经包含了“深”。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
第二首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突出春水的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