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虚词:之、乎、者、也、其、而、焉、以

整理虚词:之、乎、者、也、其、而、焉、以
帮帮忙!
就是文言虚词!!!!高中

1、而
(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6>表因果 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劝学》
7>表方位 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 ②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 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②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
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乎
(1)语气词
1>表疑问、反问 今译为:吗、呢 例释: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表赞美、感叹 今译为:啊、呀 例释: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
3>表推测 今译为:吧、呢 例释: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
4>表祈使 今译为:吧 例释: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战国策》
5>表商榷 今译为:呢 例释: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韩非子•显学》
6>表呼告 今译为:啊 例释:叁乎!吾道一贯之。 《论语》
7>表肯定 今译为:也 例释: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 《列子》
(2)助词 用在形容词后 今译为:地 例释: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战国策》
(3)介词 相当“于”今译为:在、对 例释:①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②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1)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它)、他们 例释:①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2>第三人称表领属 今译为:他的、他们的 例释: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3>表其中的 例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4>表指示 今译为:那、那些 例释: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
5>活用为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的、自己的 例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游褒禅山记》
(2)副词
1>表推测 估计 今译为:大概、或许 例释: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表祈使 今译为:可要、当 例释:①子其勉之《左传》②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3>表反诘 今译为:岂、难道 例释:①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②其孰能讥之乎《石钟山记》
4>表未来 今译为:将、将要 例释: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尚书》
(3)连词
1>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 、例释:汤其无涠,武其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吕氏春秋》
2>表选择 今译为:或者、还是 例释: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
3>表让步 今译为:尚且 例释: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列子•力命》
(4)助词 附在代词“彼”“何”后 不译 例释:①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世家》②何其毒也


(1)代词 1>作宾语相当“之”今译为:它 例释:①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表疑问 今译为:哪里、怎么 例释: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2)兼词 兼“于之” 今译为:于是、于此 例释:①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梁惠王上》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3)助词 1>表语气 今译为:了、呢、啊 例释:①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②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柳毅传》
2>形容词词尾 今译为:…地、…的样子 例释:①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信天下之壮观也。《东京赋》②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阿房宫赋》


(1)介词 1>表原因 今译为:因为 例释: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廉蔺列传》
2>表处所 今译为:从、在、于 例释: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3>表时间 今译为:在…时候 例释: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报任安书》
4>表处置 今译为:把、拿、用 例释:①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②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表手段 今译为:凭、凭着 例释:亚夫以中尉为太尉。《绛侯周勃世家》
(2)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并且、而且 例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2>表目的 今译为:来、用来 例释: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3>表结果 今译为:因而、以致 例释:①孝公德商君,地以广,兵以强。《韩非子》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修饰 今译为:地 例释: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5>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 例释: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3)助词 1>表时间、方位 相当“之” 例释:殷夏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后汉书》
2>句中句末语气 不译 例释:①欢欣踊跃,以歌以舞《韩愈•贺册尊号表》②君王之事因是以。《战国策》
3>通“已” 今译为:停止、已经、 例释:①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②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后汉书》太、甚 ③四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孟子•滕文公下》
(4)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1>认为 例释:自以寿不得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用、使用 例释:贤俊失在岩穴,大臣怨于不以。《汉书》
3>率领、带 例释: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
4>连及 例释: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国语》
5>有 例释:农民以鬻子者。《管子》
(5)附名词 作宾语 今译为:原因 例释: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良:的确)《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1)特指1>组成名词短语 今译为:的、的人、的事 例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代词2>用在数词后 今译为:个、样 例释:请君择于斯二者 《孟子•梁惠王下》
3>用在时间词后 今译为:…的时候 例释: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近士为务 。《报任安书》
4>用在否定词后 今译为:…的话 例释:不者,若属且为所虏。《鸿门宴》
5>表原因 今译为:…的原因 例释:吾妻之美我者,私(偏爱)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助词1>引出判断 不译 例释: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定后标志 不译 例释: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她、它 例释: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2>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 例释: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
3>表近指 今译为:这 例释: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助词 1>表结构 今译为:的 例释: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
2>主谓之间取独 今译为:来、用来 例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3>宾前标志 不译 例释:宋何罪之有?《公输》
4>定后标志 不译 例释: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5>调整音节 不译 例释:①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②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3)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到、往 例释:①吾欲之南海《为学》②行不知所之(到…去)《庄子•马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30
者 句末语气词,通常没什么用
也 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
之 表示"的"或代指某东西
乎 多用于问句末尾,相当于现在的"吗""呢"
维 进退维谷...

就知道这些了..-_-|||不过全是自己打的 自己想的!拜托..

===有些资料哦===
一、之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名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这一类最多):如,宫中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穷山之高而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其高下之势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览物之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镜之新开 冷光之乍出于 人之学也不知日之入
(3)补充音节(这一类很少):如,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3、动词(这一类初中课本中极少)
如: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4、语法作用(这一类涉及到文言语法,初中生不要求掌握):如, 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宋何罪之有

二、其

1、代词(这一类较多):代人 代物 代事 也可表远指相当于“那”
如,以彰其咎 百姓多闻其贤 苦其心志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乡人曰望其旗靡 故其文疏荡 今观其文章 听其议论之宏辩日与其徒上高山
2、表语气(这一类较少)
如,其真不知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三、以

1、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等等
例,醒能述以文者(用) 以天下之所顺(凭、凭借) 不以物喜(因为) 悉以咨之(拿) 必以分人(把) 气可以养而致(凭、凭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凭)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
2、连词
(1)表目的:译为 来 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故为之文以志 以激怒其众 以知天地之广大 将以攻宋
(2)表结果:译为 以致
例、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
3、其它
(1)以为:译为 认为 例,或以为死
(2)所以:
a、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动心忍性
b、……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相当于“而”: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4)通假字:如,固以怪之矣(通“已”)(初中课本中只此一个)

四、乎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例,死国可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例,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然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
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例,悠悠乎与灏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相当于“……的样子”)

五、虽

1、即使之意。例,虽有千里之能 虽不能察 虽多何为 虽杀臣,不能绝也
2、虽然之意。例,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风力虽尚劲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六、然

1、代词:这样的意思。例,吴广以为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作词尾:表……的样子。例,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满目萧然
3、连词:表转折。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七、或

1、有的人:如,今或闻无罪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2、有时候: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3、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

八、为
1、介词(相当于“被”“替”):如,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睛雪所洗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动词:如,为坛而盟(筑) 酿泉为酒(酿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