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废除的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科举制废除的背景有如下几点:

1、西学东渐的影响

新式学堂的设立,加速了西学的传播,以八股文为考试内容的科举考试制度日益显示其腐朽落后的一面,在以培育实用性人才的新式学堂面前不断后退让路。

2、科举制度自身日趋保守

由于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导向功能,因而很快为统治者所利用。

科举考试在科目上,从多科变成了单科,限制了士子的个性和特长;在内容上,锁定在儒家经典之中,遮蔽了士子的视野;在注释上, 唯认朱子一家,禁锢了士子的思想;在形式上,八股的固定化、程式化,让士子们变成了答题的机器。至此,原本较为先进的科举制度变得越来越僵化,并陷人恶性循环之中。

3、科举制的公平性、平等性受到冲击

科举制度的生命力是其公平性,但是到了清朝后期,科场舞弊日盛。清末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为筹措饷银,清政府恩荫特权、捐纳制泛滥,甚至出现了无官不捐纳,无人不能捐纳的卖官鬻爵之风,这使科举仅有的一点公平性也荡然无存。上述诸因导致科举取士公平择优尽失,使科举制最终走向覆灭。

4、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

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科举制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其停废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

在清末批判科举制的浪潮中,一些来华传教士也发出改革科举的呼声,其中有的是出于好意,有的则动机可疑。当强势的西方文明借助军事力量东渐之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显得文弱无助。当科举制承载并以之为动力的儒家文明遭遇西方列强的冲击之后,科举制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科举制度的特征:

1、从文化渊源上来看,科举制度是儒家所崇尚的“大一统”政策和精英治国的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2、从选才方式和原则来看,科举制度以考试为核心,分设科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公开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3、就其发展轨迹和功能变迁而言,科举制度经历了创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历史进程。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为国家选取良才的通途蜕变为人才成长的桎梏。

4、从经历时间来看,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到清末废除,期间将近1300年的历史,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化思想发展历程,也影响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