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你觉得《机械战警》怎么样?

如题所述

 像同胞费尔南多•梅里尔斯一样,巴西人帕迪里亚通过两部《精英部队》为世界影坛所关注知晓,在柏林拿了金熊奖,又在巴西本土票房大卖,继而适时进军电影产业的金字塔顶好莱坞。比较梅里尔斯与拉尔夫•费因斯合作略偏文艺范儿的《不朽园丁》,外来人帕迪里亚似乎运气更好,被索尼影业寄予厚望,直接拿到一亿美元投资,重启保罗范霍文1987年的科幻经典——《机械战警》。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得失,新版本的《机械战警》完全洗去了范霍文版的印记,这不仅仅体现在更加符合现代美学的“战警”造型,以及应景地加入美国反恐战争背景。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帕迪里亚把自己在“精英部队”的若干元素也植入其中,力求写实的表现风格,大幅增加的感情与内心戏,对“腐败警察”的刻画,对“以暴制暴”理念的反思,甚至那个几乎是照搬自《精英部队2》的强势脱口秀主持人,都为新版《机械战警》打上了十足的帕氏标签。  
  不得不说,作为帕迪里亚的代表作,《精英部队》的制作水准和视野都让人印象深刻,无论影像风格、角色刻画、故事编排还是批判力度,都堪称上乘。此次执手《机械战警》,帕迪里亚也试图把自己带有现实批判主义的视角移植进来。某种程度上,落魄的工业城市底特律,与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可以等量齐观,都是为社会和时代所遗弃,由贫穷所异化而成的腐败与犯罪温床。而交杂了机器与人类情感的“机械战警”,其实就是重装上阵、战力超强的“精英部队”,强调对命令地绝对服从,对犯罪毫不留情地剿灭,以及高度依靠武力消除暴力,维护秩序的行事逻辑。可以说,“精英部队”们就是一群被灌输了冰冷理念的执法机器;而机械战警,则是批戴了钢铁战甲的警察。而他们的共同对手,也都并非暴力抗法的罪犯,却是身边的警察同行,以及幕后难以把握的体制暗流。甚至他们都在遭受着完全相同的道德非议——高度效率化却泯灭人性的执法,是否为社会和制度所需要?而人民对所谓正义暴力的盲目崇拜,又一起把他们拱上了英雄的神坛。  
  必须指出,同样的现实主义,放在《精英部队》近乎写实的故事环境里,以臭名昭著的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为背景,打击毒贩和清除腐败,远比《机械战警》对抗军火贩子和奸诈商人来得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机械战警”的故事本身是架空的,而科幻经典的外衣向观众们贩卖的显然也不是什么深度思考与现实批判,这些元素只能是逼真特效和精彩动作之后买一赠一的意外惊喜,绝不能成为主菜。可是帕迪里亚显然没有想清楚这样的逻辑,或者过于自信可以把二者完美融合。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帕迪里亚巴西式的写实,在好莱坞大片框架下所体现出来的某种不适。比较起范霍文原版几乎冰冷的情感,新版本里刻意保留的家庭亲情线显然极大地影响了电影的整体风格,我们当然可以理解这一设计是主角墨菲摆脱机器束缚,最终保留人性的关键。但是感情戏过重一方面让主角显得过于挣扎和纠结,另一方面也拖慢了电影的节奏,使得电影在中段的推进上显得非常温吞。更何况,片中的情感戏非常之平面化,也很难打动人心。此外,帕迪里亚非常拿手的追拍及手持摄影,显然也无法满足想要一睹精彩动作场面的观众,全片几场动作戏码,基本以枪战为主,算是做得流畅凌厉,但精彩欠缺,新意更是欠奉。最后重头对战数只重装ED-209一场,算是相对做得火爆,不过结果竟然是主角几乎被打爆,全靠旧日搭档利用机器人程序bug舍身相救,方得脱险。主角并非无所不能,这简直再合理不过,又是所谓“力求真实”的逻辑思路,可是放在一部科幻动作片里,立即就让电影的刺激度大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还有孱弱的反派,这其实是老版便一直存在的问题。真正的罪犯太孱弱,三两下就被墨菲解决掉;而最终BOSS一直表现得又不是那么奸恶,甚至没有主观恶意,完全只是循着现实的逐利逻辑而动罢了,再加上其从头至尾也是一副互联网IT新贵富豪般休闲打扮及随意的言谈举止,很难让人对其产生恨意;而ED-209火力刚猛,却毫无思考能力,只是个博眼球的道具,连“角色”都称不上。于是电影没有在正邪对立上构建出足够的戏剧张力,便把矛盾都丢给了关于人或机器的自辩。最后的对决也欠缺情绪的积累,竟然逼得一直还算沉稳的boss毫无必要地对墨菲加人持枪相向,看到这里我都摇头了,这摆明就是要人家作死的节奏么?  
  总之,作为一部改版作品,新版机械战警完全呈现出了与原版不同的角度和风貌,在表现形式上另辟蹊径,较之其它特效科幻片或英雄动作片,剧中人物较少脸谱化角色,行为更加真实合理,新版的造型及动作也更加赏心悦目(当然老版战警迟缓的动作感更加机器,也更真实)。特别要说的是,导演能延续自己在精英部队中关注现实,强调思辨的优良作风,给一部极易爆米花的电影以深度和内涵,特别是再次对“人还是机器”这一经典议题发出疑问,也算是提升了电影的层次和水准。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电影的优点亦是显而易见的缺点,作为一部好莱坞大投资的准高概念电影,本片在动作场面上乏善可陈,特效亦中规中矩,过多的情感戏削弱了电影的精彩程度,但对于主题的思考和批判又浅尝辄止,反而变得有些两头不靠。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虽然导演的《精英部队》与《机械战警》在形式上呈现出了某种同质性,然而导演的立场在两部电影里却完全是南辕北辙。《精英部队》中,队长为了培养接班人,利用同袍的牺牲抹去了新人最后一丝人性的软弱,使其终于成为合格的执法机器;而《机械战警》里,说的是人性最后战胜机器,强调了人性执法的重要及道德的威严。不得不让人感慨,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又哪里是一两个性格导演可以改变的。  
  显然,参考《精英部队2》,电影还留了很多细碎的线索,反对机器人的保守势力,操控民意的媒体,为选票不惜一切的腐败政客,唯利是图的商人,以及这些人所结成的利益共同体,或许才是机械战警们最大的敌人。导演显然希望把这些留给了续集。然而北美三周仅仅4000多万美元的票房,让这部投资过亿的电影前景看起来不那么美妙。一个类似《精英部队2》结尾的国会山航拍,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出现在观众面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5

          本片由巴西导演若泽•帕迪里亚执导,翻拍自1987年的同名经典科幻作品。时隔27年后,同样的故事重登大荧幕,对老版《机械战警》的怀旧之情和对全新电影技术的期待皆为吸引票房的重要元素。
       影片开场巧妙地利用了米高梅公司的标志,让观众以为狮子真的在吼叫,而画面一转却是主持名嘴帕特•诺瓦克(塞缪尔•杰克逊饰)正在清嗓准备录制节目。这档电视节目贯穿影片始终,跳脱出故事的主线将整体的情节连贯起来,可说是本片独具亮点的设计之一。故事发生在2028年,机器人已经在全世界范围的维和行动中被广泛应用,既减少了警方的人力损失,也能够迅速有效地打击犯罪行为。但是在美国,机器人却始终难以涉足警察的工作范围。专事军火开发的机器人公司老板雷蒙•塞勒斯(迈克尔•基顿饰)为了拓展在美国的业务,出重金联合天才博士丹尼特•诺顿(加里•奥德曼饰)开发人与机器结合的警察。此时,正巧有一位正直的警察亚历克斯•墨菲(乔尔•金纳曼饰)因调查贩毒团伙而遭人暗算,被一场爆炸造成了身体的毁灭性破坏,他的妻子克拉拉(艾比•考尼什饰)为挽救丈夫生命,同意参与博士的研究计划。然而在墨菲的大脑和内脏与机器技术成功结合后,诺顿博士却逐渐发现这样的新型“机械战警”存在着种种难以预测的行为和能力,而全力开发它的老板塞勒斯更是有着可怕的目的和野心,他最终决定致力于反对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开发。        从片头的机器人大战自杀式袭击者,到墨菲报仇时以红外模式与毒贩团伙大战,影片中众多炫酷的打斗场面令人应接不暇,以墨菲的视角拍摄的作战场景让观众的代入感更强,而其3D观影的体验尤为令人惊叹。在机器的帮助下,墨菲的大脑得以借助图片资料、公式分析等工具迅速对当下的地形、策略进行判断,而他的机械肢体又能对大脑传递的信号极为灵敏地作出反应,这些造就了墨菲十分高效的作战模式,他的打击精准有力,高科技的机械材质还能抵抗住强大的火力攻击,让他可以毫无畏惧地走入硝烟弥漫的战场。此外,强大的头脑数据库更使得墨菲搜索嫌犯和分析案件的速度加快了无数倍,成为了人类警察不可能替代和超越的机械战警。       机器的作用如此强大,为何始终难以作为高级的作战机器在美国的街头巷尾进行普及?这个问题在影片开头的议会之争中已经被激烈讨论。人们不相信冰冷的机器,因为机器对于生命是完全漠视的,人们认为不能将人类的生杀大权交给非生命的机器来掌控。机器人公司老板塞勒斯起初为了追求利益而创造出机械战警墨菲,又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而控制墨菲的情绪和激素水平,这样的作法虽然在短期内达到了目的,但是谁都难以预测未来会发生的状况。屏蔽了情绪的墨菲不顾及家人,不认识老友,纵然能力非凡,却也不过是个空有一张人脸的机器僵尸。但是更为出人意料的是,妻子克拉拉执着的呼唤叫醒了墨菲的情感,他的激素水平竟然摆脱了机器的控制,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也许这是非化学也非物理的“人性”或“灵魂”,也许这是科学领域尚未破解的谜题,总之这样的设计体现出了本片对人与机器之争更深入的思考,表现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机器控制的不懈抗争。影片最终在名嘴诺瓦克对诺顿博士的愤怒声讨中结束了,这个不太像结尾的结尾让许多观众感觉意犹未尽,似乎导演和编剧尚未想好这场争斗应当怎样落下帷幕。虽然墨菲一家的故事算是获得了较为安稳的结局,但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如何发展,其推广又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重大的改变,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是这个故事的编剧。

第2个回答  2017-11-05

     先说一段有趣的轶闻,当年导演保罗·范霍文刚拿到《机械战警》的剧本时曾十分不屑地将其扔进了垃圾桶,多亏了细心的范夫人建议丈夫多看几遍以免错过好戏,这才有了这部经典作品的问世,而我们也得以看到了一部具有范式风格的科幻影片。不过对于吾辈而言,印象更深的反而是国内后来引进的动画版《机械战警》。其中的大型机器人ED-209,还有墨菲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变成呈堂证供。」都是留存至今的记忆。说到范霍文,这位荷兰导演历来以辛辣呛人的口味著称,无论是当年名噪一时的《本能》,还是同属科幻范畴的《宇宙威龙》、《星河战队》都不无尺度颇大的重口味镜头。这一传统在《机械战警》中也有所体现,包括影片前段墨菲被犯罪团伙射成「蜂窝」,以及后段罪犯埃米尔受毒液腐蚀并被汽车撞为碎片的可怖场面。而且若不是范霍文因为担心影片的评审级别而不得不删减一些镜头的话,这部电影或许将更加骇人。个人看来,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并非全副武装的机械战警或者用定格动画拍摄的ED-209,而是其中表现出的浓郁的现实主义。这种侧重其实在影片的场景上便已展现得相当分明,除了那几副机甲,我们在别的事物(诸如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等)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未来感与科技感,让人很难与科幻片联系起来。原因?要么是剧组没钱,要么是有意为之,本人倾向于后者,理由就是本片的象征意味实在太明显不过了。 虽然编剧爱德华·纽梅尔说撰写此剧本的初衷是美国日益增长的暴力犯罪,但潜台词亦显而易见——对美国政府和社会的不满。八十年代的美国,是西方不公平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垄断集团不断做大,财富惊人的集中,经济上的「精英论」和「世袭制」愈发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导致了失业率和犯罪率的急剧上升。本片故事的发生地底特律恰似一个缩影,这座著名的汽车城正是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败的。 

      而影片里接管警察局的OCP公司则完全是「垄断」的代名词。当一个城市(国家)的执法机构被某个营利性的企业统治时,当某个企业可以随意制定执法规则时,当警察沦为某个企业的执法工具时,当某个企业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时,那么这个城市(国家)还有何正义与公正可言?墨菲与OCP公司的对立,就是法律与金钱的对立。「机械战警」的出现,反映了大众对这么一个铁面无私、无惧无畏的形象的期盼。

      回到影片开头墨菲遭到的残酷迫害,撇开范导的个人趣味不谈,也许蕴含着「不破不立」的意味。只有推倒重来,才能获得新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