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都看不上眼的曾国藩,却在听了一副对联后脸色遽变

如题所述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一次宴请宾客,席间有些喝酒做对的雅事。曾国藩知道自己的幕僚李元度最近娶了个年轻的小老婆,而且非常喜欢,甚至经常给这个小老婆洗脚,就想借此调侃一下这个属下,于是出了一个上联“如夫人”。
李元度当然知道曾国藩是针对他出的上联,他脸上露出了尴尬而且生硬的笑容,于是应对了下联“同进士”。一听到这三个字,曾国藩脸上的笑容马上凝固,怒气满脸,甩手就离开了宴席。
为什么连大清天下都无所谓的曾大人,听到“同进士”一词,竟如芒刺在背,脸色遽变呢?

“同进士”,又叫“同进士出身”,是中国古代科举方面的一个称呼。
清代,每三年一次的殿试结束以后,都要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殿试考生排名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金榜。金榜上进士的排名分三个档次,专业的说法叫“三甲”。一甲三名为进士及第,二甲者赐进士出身,三甲者赐同进士出身。
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第三次参加会试及第,而后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殿试,也许是他的楷书不好,金榜上的他名列三甲第42名,在所有及第的194名考生中排在第127名,只赐了个同进士出身。
按例,三甲进士大多不能留京做官,要放外任。与其他看到自己的名字登上金榜而欢呼雀跃的考生不同,曾国藩观榜后心情沉重,脸色阴沉。
他急匆匆地回到寓所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湖南老家,等待一个候补知县之类的官职,甚至不准备参加接下来的朝考了。因为按照一般的惯例,列三甲者的同进士是无法考入翰林院的。
这时,他得到了同乡,御史劳崇光的挽留和鼓励,终于改变了想法,决心留京,一定通过参加朝考,扭转命运。当然,他也托了一些后门,结果朝考下来,他以第一等第二名的成绩考入翰林院,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此后,曾国藩的京官生涯,从翰林院检讨,不到十年功夫,“七次升迁,连跃十级”,官至二品,职到部堂,证明了他当年隐忍留京决定的正确。
尽管如此,像曾大人这种雄心万丈的人,会试名列第38名,原来是拿定主意要在殿试放手一搏,取个“状元郎”的。没想竟会落到三甲,只得到一个赐同进士出身。还好,他的心态总算理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