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如题所述

一、合作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我们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小组交流、倾听同学发言到全班讨论、交流,这其中学生往往较自由散漫,没有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学生都感到比较累,低效现象比较普遍。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汇报无序性表现严重,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讨论时成了各自聊天的好时间;汇报时只是盯着老师看,说的却是:“我认为……,“我想……”,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觉得……”。
  (三)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盲目地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上,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
  二、原因分析: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当
  许多老师认为只要进行合作学习,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这样就造成反而使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使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课堂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千篇一律地在生字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结果一些简单的字孩子们反复说,而一些较难的字却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教师能有选择性地将生字分类,挑选出较难解决的进行讨论,可能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 合作前缺乏准备和讲解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当老师布置完讨论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时,有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在那里东张西望,有的小组干脆说起了闲话,等到交流时就哑口无言。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合作学习前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做适当的讲述。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述要言简意赅,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住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尽量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要做的事。
  (三)研讨的问题设计不好,要求不明确。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合作效果会更好。研究的问题应让学生觉得有劲、有趣、有意义,让他们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针对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握好讨论的契机,及时导入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探讨问题,从而取得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四)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小学生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须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2.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在关键之处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每个人的探究能力,激发每个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都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4.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5.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我们要让大家明白,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要始终保持团结。
  (五)忽略了教师的调控作用。
  教师的有效组织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的进程,而且应做好引导,把握好各环节的分寸,否则,一旦放下去,一味地让学生“自主交流”,不注意调控,不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学生会离开“学习”,漫无边际地交流,最后就就很难收回来了。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扮演好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针对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指导。
  总之,我们要走出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出它的实效性,为孩子们打造出轻松,有意义的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