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印度建国后,在周边不停地折腾是英帝国殖民思维的延续呢?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印度一建国就是南亚次大陆唯一的大国,所以,一直肆无忌惮地奉行霸权扩张政策,在其周边肆意扩张搞事情。

建国第二年,就通过《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收了不丹的外交权,不丹成为了印度的附属国。

“印巴分治”后,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在1948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摩擦不断,矛盾加深,1971年,出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东巴基斯坦独立,亲印的孟加拉国成立,将巴基斯坦肢解。

在1947年就与尼泊尔建交,并对其实施了全方位控制。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建立锡金邦。现在的锡金邦联合国已经承认归属印度。

这样一来,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几个国家,有的划为印度版图,有的成为其势力范围,仅剩下在印度西北部的巴基斯坦,在印度的全面打压下艰难生存。

而近年来特别是近期,印度又不断在中国、巴基斯坦、泥泊尔边境挑起事端,尤其是和自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中国对峙,最近又公然越过边界与我发生肢体冲突,人们不禁要问,印度从建国到现在一直在周边没闲着究竟意欲何为?其实,细观之、细品之不难看出,印度的行为方式与殖民它300多年英国十分类同,也就说印度之所以这样做,是秉承了英国的殖民思维。

自从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到1947年英国结束在印度殖民统治的300多年间,英国是印度近代文明启蒙当之无愧的第一任老师,也就是说印度现在奉行的国家战略都与英国有关,或者说印度的行事风格有着很深的英国印迹。

因为这300多年正是英帝国统治如日中天的高光时期、强权时代。作为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的攻略之道深刻影响着印度,所以它的傲慢霸道,在全球范围所向披靡的攻城略地,无疑成了印度建国后的追求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代代印度人的吹捧。

就这样,经过三个多世纪的耳濡目染,英帝国的国家战略、攻略之道,已经进入印度人思维中、血液里。英帝国离印度太近,而莫卧儿王朝离得太过久远,而且陌生得记不起来了。所以,在1948年印度建国时,也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英国的衣钵,印度自己的统治者照抄照搬英国,自然的把英帝国的殖民思维使用到印度的国家战略上。

如此,也让印度与西方更为相似,更为接近,自然地融入西方世界,进入到世界政治舞台。而作为英联邦成员之一的印度,在侵吞周边弱小国时,西方采取了庇护和放任的态度,并未对其进行谴责。让印度有了自己的利益,只要有武力支撑,基本能得以最大化的错觉。

可是,印度是个典型拼凑起来的国家,当年靠着国父圣雄甘地的到处游说和“非暴力不合作”才把国家拼凑起来,并未经历过残酷血与火战争的考验,所以,跟那些历尽苦难和残酷的战争洗礼的日耳曼民族、俄罗斯民族、中华民族等民族无法相提并论。

这或许正是印度的悲催之处,因为它不懂也不知道受过外敌欺凌羞辱民族获得国家民族独立的艰辛与不易。这也许是其终究无法成为世界级强国的根本原因。

于是,沿用对付其它周边弱小国家那种屡试不爽的手段,与中国制造矛盾,挑起边境摩擦,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962年被迫还击,狂妄自大的印军突出冒进,被解放军突如其来的一记重拳打蒙,印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意志彻底崩溃,导致整个国家陷入了慌乱。

对此,印度视为耻辱,至今耿耿于怀。而印度一直把失败的原因定格在战术层面,归结为自己的一次疏忽,中方的一次侥幸,只是一次意外而已。这也正是其叫嚣“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根源所在 。

事实上,印度秉承了英国的殖民思维,一直沉浸在傲慢霸道自大之中。它还没有意识到62年失败的是国家战略。用对待周边弱小国家的手段来侵蚀中国的利益,为保持扩张成果,不断深入我境,拉长防线,所以,挨揍是迟早的事情。

从洞朗和加勒万河谷事件看,印度仍未从国家战略层面反思62年的失败,依然奉行从英国学来殖民思维的霸权扩张政策,如此南亚次大陆不会安宁。

有人会问,印度遭到62年的失败后,为什么还不吸取教训呢?就是因为印度没有自己血与火的奋斗史。在近代帝国主义时代,成为英国人殖民地,在英国人的庇护下躲过了铁血时代残酷的殖民地瓜分浪潮。又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躲过了二战等生死攸关的民族考验。

也难怪,印度就是这么个历史,也只能向英国学习,将殖民思维发扬光大。

但可悲的是,师出英国的印度,只学到了二战前英国的殖民思维,却没学到二战导致英国殖民体系崩塌时的审时度势,迅速松绑殖民国家设法让它们加入英联邦,以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并让位于美国的理性、智慧和气度。如若印度一意孤行下去,或许会在不久的未来将葬送了自己的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