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的辈份太多,为何一个比一个奇怪?

如题所述

相声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艺术的精华。但是自从上一代老相声艺术家侯宝林,马三立等地离去,相声也进入了低谷。幸亏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用网络宣传手段,再次将相声推向了新潮,他们的表演精彩绝伦,再现了当年的相声风采,让观众再次爱上了相声。

 “科班”如何成为正规教育代名词?

由于德云社的绝大部分演员都是按“云鹤九霄”排的的字,就有人想当然地以为少班主郭麒麟也应该按照这个辈分排字。其实不然,郭德纲是一个很传统的人,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他当然要遵从,郭麒麟也就成为了于谦老师的弟子。郭老师的徒孙辈统一用“筱”字,比如刘筱亭等,“筱”字的要叫以上提及的所有的人叫师叔/大爷。哪怕年龄相仿,哪怕可能还比他们年龄大,台上台下都是叫师叔/大爷。

 首先是郭德纲的徒弟们,是不同字的,而是按照拜师先后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顺序分批给字,目前排到了“霄”字。但是他们都算是郭的徒弟,所以是同一辈,字的顺序只是师门长幼的顺序(师弟的实际年纪可以比师哥大)。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给字方式呢?这是因为老郭接受张文顺先生的建议,借鉴旧时戏曲“科班”的方式招收学员。

科班是怎么由来的

早期戏曲从业人员,多为有钱人家所购买的奴仆,由专人精心教导以后便可以登台演出。不仅可以娱乐主人家的,招待客人充作体面,也可以牟利商演,这种算作“家班”。

 随着戏曲行业的发展,民间有了自己的戏曲教习方式。比较常见的有师徒制,由师父言传身教,徒弟也要伺候师父生活起居。这种方式受限于师父自身专精的业务范围和个人成就,成材率不高,且所掌握的门类十分有限。后来戏班便开始“以大带小”,让年长的戏班成员教授年幼的学徒,也称作“以班带班”。这种形式有的认为是“科班”的雏形,也有认为是“科班”的其中一种形式。(实际上三种形式在近代是并存的。)

 正式的科班是这样子的

而正式的“科班”则是一种更为完善的戏曲教育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和津门第一科班“稽古社子弟班”,尤其是前者几乎是科班教育的集大成者。以德云社为例,1994年出生的张九龄(跟唐朝诗人重名了)在2007年“入科”,2013年“摆知”拜师(大概可视作“出科”),郭德纲多次强调他来的时候年纪很小。事实上他这个年纪,在旧时“科班”里算作是正常年纪,年纪更小的八九岁就入科了。

早年德云社的纷争里,涉及到了一张学费发票。因为按照旧式“科班”制度就没有学费,学员“出科”便能赚钱了。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曹云金拿出发票而其他土地则力证没有学费的原因。其余新闻爆料德云社学费高昂,而事实上按照如今的教育来看其实并不贵,这个爆料的攻击点也正在与“科班”规则的遵守与否。选择任何一种规则都没问题,但是不能两头占便宜。

郭德纲弟子的辈分

德云社里所有郭德纲的弟子,都是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排辈的,不过目前郭德纲只收到“宵”字科的徒弟,还没有“龙腾四海”这四科的徒弟。另外,德云社里的相声演员不止只有这些科的演员,有些虽然名字中没有“云鹤九霄”,但他们的辈分却很大,像谢金,他算是郭德纲的师哥,是“云鹤九霄”这四科的师爷,高峰、侯震、孙越则算是郭德纲师弟。

 还有“筱”字科的演员,他们并不是郭德纲的徒弟,而是郭德纲徒弟们的徒弟,比如现在比较火的高筱贝,他就是栾云平的徒弟,高峰的徒弟一般都“昊”字科。我们现在老说,传统文化要继承传统、创新发扬,这条放在戏校们的办学追求上就非常适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8
我个人觉得之所以一个比一个奇怪,是因为德云社根本就不看重年龄,只看重你一个辈分,所以的话我们大家才会觉得如此奇怪
第2个回答  2021-03-08
这可能是按着老一辈传留下来的取名字方式,所以才会这么奇怪,毕竟都是一些不常见的名字
第3个回答  2021-03-08
因为他们是根据进去的时候来分师兄弟的,并不会根据一个人的年龄来进行分辨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