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主动跟汉朝和亲,有人喊打有人却喊和亲,刘彻只好开会讨论吗?

如题所述

公元前129年,此年离上次马邑埋击匈奴失败,仅隔四年。

四年前,汉朝出动重兵征服闽越后没多久,一直跟汉朝过不去的匈奴也想歇歇菜了。匈奴风闻汉朝对闽越不战而胜的消息,后腿一抬,主动跑来汉朝,说要和亲。

以前从来都是汉朝主动和亲。现在汉朝的腰板子硬了,你也知道主动来和亲了?

刘彻开了一个朝会,就匈奴和亲一事来议。


自高祖以来,和亲这个规矩定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再敢喊打。和亲,和亲,再和亲,从此成了汉朝对匈奴的基本国策。如果谁有发出异音者,简直就是挨骂遭扁。没想到的是,事隔多年,又跳出一个喊打的人来。

此喊打的正是大行王恢。

王恢,燕人也,自诩了解匈奴。他对匈奴喊打的理由是自汉朝开国以来,匈汉两国和亲,蜜月不过数年,总是匈奴先反,所以每次吃亏的总是我们。不如今日咱们就厉害一次,拒绝和亲,打回匈奴老家去。

王恢一说完,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御史大夫韩安国说不能打,必须要和亲。

他的理由是,匈奴人向来都是像候鸟一样,没有固定场所。再加上大漠地域广阔,我们追打他实在很难。如果我们出兵,有劲都没地方使,搞得兵困马乏的,匈奴就会趁机反扑。最后,吃亏的只能是我们。再说了,自古以来,我们都不将匈奴视为人来看,跟他们过不云有啥意思,还是和亲好。

一边说要打,一边要说和亲。到底该打,还是该和亲,刘彻一时心里也没有底。王恢他说得没错,匈奴欠汉朝这笔旧账,该是让他还的时候了。可是韩安国说得也很有道理,匈奴总是打一枪换一炮,挪窝比兔子还频繁。这,也实在叫人难整。

只有举手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多数人站在韩安国这边,和亲占为上风。

刘彻只有暂时和亲。


韩安国反对殴打匈奴后,王恢并未丧志。在对匈奴立场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腕派。一年后,王恢找到一个同伙,再次对刘彻提出对匈作战计划。

王恢此同伙人,谓雁门马邑土豪聂壹。聂壹写了一份计划书,由王恢负责递交刘彻。

计划书里提出了诱敌,伏击。王恢的作战计划,刘彻看得不由心动。

还是老办法,开会讨论。

和一年前一样,韩安国的立场丝毫不动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王恢就知道韩安国会拦道,不过没关系,他已经找到了对付韩安国的招。于是,讨论就变成了辩论会。王恢是正方,韩安国是反方,刘彻是主席兼评委。


王恢首先慷慨陈辞:“战国时代,代国北有匈奴,南方和东方有晋国和燕国牵制。然而,代国国小势不弱,他们仍然务实强边,连匈奴都不敢冒犯。现在,陛下统一天下,汉朝国强势大,竟然还能容忍匈奴南下侵略,实在匪夷所思,莫名其妙。所以,我方认为,汉匈之间,必有一战。早晚要打,不如现在就打。”

王恢话语刚落,韩安国迫不及待地站起来。

只听他慷慨陈辞道:“曾记否,当年高祖挥鞭北上,三十万大军气势如山。可结果又如何,高祖身陷平城七天七夜,差点没命。高祖突围之后,对匈奴没有记恨,也没有下一步报复行动。这是为何?这是因为高祖想到两点。首先,治理国家,必须以天下为重,个人恩怨和耻辱必须让位于国家安全。什么是胸怀,这就是胸怀;其次,和亲政策节约国家成本,符合百姓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发展生产力。到目前为止,和亲历经五世,国富民安,和亲之务实,甚得民心。所以汉匈之间,可以止战,继续和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