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文字的改革
春联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字的改革,对联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在提倡白话,而不是古文。现代年轻人对古代文学认识不多不深,就对春联也没那么多兴趣了。

春联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字的改革,对联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在提倡白话,而不是古文。
长期以来,文人学士把对联视为“雕虫小技”,“民间文学”,“文字游戏”;文学史家也没有给对联以应有的地位。这也与对联自身的发展情况有关。
客观地说,诗词曲赋骈文与楹联各有特色,可以互相沟通,不能互相取代。由于对联结构是开放性结构,对联文本是解构文本,其中包含着古典文学的精华,却是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

现贴春联的人少了,会做对联的更少,会写的几乎没有,即使有一个把人写也是七十以上高龄的老人了,要纳入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措施:利用网络大力宣传
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3
春联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字的改革,对联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在提倡白话,而不是古文。现代年轻人对古代文学认识不多不深,就对春联也没那么多兴趣了。
第2个回答  2022-09-29
春联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字的改革,对联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在提倡白话,而不是古文。现代年轻人对古代文学认识不多不深,就对春联也没那么多兴趣了1、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2、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3、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1、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2、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3、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第3个回答  2022-08-28
春联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字的改革,对联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在提倡白话,而不是古文。现代年轻人对古代文学认识不多不深,就对春联也没那么多兴趣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9-28
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所以放鞭炮贴春联就衰落了。
春节就是由这些仪式动作和仪式行为构成,使其与另外的普通日子区分开来,进而产生所谓的“年味”。
如今,崭新的衣服、美味的年饭早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年味去哪儿了?经济的增长和物质的富足是导致年味消逝的直接原因。

主要还是成长环境和观念喜好的截然不同,跟亲戚长辈也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这就导致了即使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也免不了春节交际上的疏离,更不要说跟同龄人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一个不小心惹到别人,又是不好说的。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拉大了。

年味或许没有原来那么浓烈,但永远不会消失。它寄托的情感和美好祝福不会消失,只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过年的确是越来越没年味了,冷冷清清的,很难受,再也没有以前的的味道了,也许是现在外出的人多了,也许是工作的问题。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