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禁卫军实力不弱,为什么不开一枪一炮,清朝就灭亡啦?

如题所述

很多人似乎都只注意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禁卫军只是在戍守工禁,并没有直接参加镇压活动,事实并非如此,武昌起义爆发后,陆军大臣荫昌受命南下,以军法司长丁士源为副官长兼总执法官开赴前线。

根据丁士源的《梅勒章京笔记》,可以得到当时对清军调动情况的详实记载。丁士源到达信阳兵站查明当时清军前线各炮队有山炮、野炮72尊,而装备实弹药的只有25个,于是丁士源立即电调禁卫军炮兵一营,由吴金声营长率全营并带了大量炮弹南下。


1911年10月28日,该营抵达孝感,之后又南赴滠口,准备进击汉口。驻守刘家庙的革命家在第二日拂晓炮轰滠口,遭到了禁卫军炮营的反击,约计发炮25发,将刘家庙炮兵营地破坏殆尽。

之后,清军第3协步队1队,向三道桥运动,革命家从造纸厂西北方炮击敌人,然而禁卫军炮营再次还击,火炮威力很大,革命军被击退。

从丁士源的笔记记载中可以清楚看到,禁卫军炮兵第1营确曾开刀武汉前线,直接参加了对革命的武力镇压,而且战力还不俗。所谓“不开一枪一炮”这个结论并不成立。

那么为什么后来就没有禁卫军参战的记载,以及清廷为什么没多久就痛快灭亡了呢?这主要跟袁世凯有关。

禁卫军本质上是一支纯粹的皇族武装,其中旗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按道理应该是忠于皇室的,但无论旗人还是汉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谁有权有势就跟谁。

辛亥革命爆发后,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被编为了第三军,由载涛都率驻守京畿,专门负责巡护、弹压京师附近地区。


摄政王载沣上台后,曾经以足疾为借口,把袁世凯打发回了老家,然而武昌起义之际,又不得不把袁世凯这个清廷方面唯一一个能够带兵的起用。老袁先是授湖广总督,后来荫昌被召回,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任钦差大臣,节制前方各郡,9月19日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回京后,立即就组建了责任内阁。

老袁虽然为内阁总理大臣,并且前线兵权在握,但禁卫军依然不归他节制,于是他便向清室提出:“当次干戈扰攘之际,皇族必须亲自出征,以为各军表率。”包括禁卫军的第三军统帅载涛被吓尿了,十分干脆地就交出了兵权。宣统三年十月初七,载涛奏请第三军内的第一镇改由袁世凯调遣,取消第三军名目。就这样,袁世凯夺取了陆军第一镇的指挥调遣之权。

紧接着,袁世凯又开始着手夺取禁卫军的兵权。宣统三年十月十二日,载涛等奏请添派训练大臣,原来的训练大臣陆军部尚书铁良奉旨,被派到去筹办海军军务,贝勒毓朗被安排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本来载涛兼着这个职位,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自己跳出来要卸任》........

这个奏请没过几天,就通过了,并且充任都恶人选为袁世凯的心腹徐世昌,没过几天,袁世凯的心腹大将冯国璋被任命为禁卫军总统官,所有原设之训练出改为军司令处。在任命冯国璋为禁卫军总统官的同一天,禁卫军步队第一协统领官良弼被授为军咨府军咨使,夺取了其军事实权。自此,禁卫军就为袁世凯所控制。


要说这里面没有什么猫腻笔者是不相信的,明显载涛就是被袁世凯给吓怕了,或者又是某些PY交易,载涛在袁世凯夺禁卫军军权的事情上完美配合。

从袁世凯能够轻易夺取禁卫军军权这个事情上,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清室气数已尽,不仅是诸如袁世凯这等野心家不看好清廷,就是连载涛这样的皇族,似乎也没有那么坚定在维护清室的利益,禁卫军能够被轻易掌控,最后拥护袁世凯自然也属于可以理解的范畴。

用“人心溃散”这四个字来形容此时的清室并不为过,而皇室内部无人可用,皇族大多碌碌无为,或左右逢源,或毫无担当的局面,也是造成唯一的武装力量禁卫军流失的重要原因。

即便禁卫军牢牢掌握在清廷手中又如何,这一镇之军就能够扭转整个大清的颓势了?它的战斗力又没达到跨越时代的水平,就是京畿附近的北洋六镇,硬要抢班夺权,攻取北京城,覆灭禁卫军也是不成问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9
因为他们根本不敢打,如果先开枪的话,就可能会被找理由赔偿,如果被迫还击的话,到时候赔的更多。
第2个回答  2021-04-01
因为清朝的士兵吸食了大烟让他们的战斗力大大下降,在打仗的时候根本无力还击。
第3个回答  2021-04-11
有很多原因,清朝禁卫军实力不错,但是武器方面比较落后,闭关锁国,让清朝的经济也出现颓靡状况,清政府一味忍让,最终大清还是亡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