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当中(不)有没有是(是)的可能?

如题所述

文言文中,“不”作副词,都是否定意义,不存在肯定(是)的意义。
文言文的“不”表示否定有三种情况:1、一般否定,与现代汉语同;2、时间否定,相当于“未”,如“久而不决”;3、空间否定,相当于“无”。
你的疑问可能出于对助词的理解。
文言文的“不”可以是助词,在句子中间,用来调整音节,没有意义。多见于诗经。
如:《诗经·小雅》:“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毛传解释:“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9
在文言文中,使用“是”的情况相对较少,它通常被用作动词“是”的翻译。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定的文言文语境中,也可以使用“是”来表示存在、实际情况或确信的意思。下面是一些例子:
1. 表示存在或实际情况:
- 是非:表示存在或真实的情况。例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荀子·劝学》)意思是“存在是非之心,人人都有。”
2. 表示确信或强调:
- 是乎:表示确信或强调某个观点。例如,“是乎吾丧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意思是“我确实丧失了!”
- 是也:表示肯定或确信某种情况。例如,“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是已。’”(《论语·颜渊》)意思是“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和谐。先王的道,就是这样的。’”
总体而言,在文言文中,“是”的使用相对较少,而更多地使用其他表达方式来表示状态、存在和肯定等概念。理解文言文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具体语境来解释和理解。
第2个回答  2023-07-09
在文言文中,有时候可以使用「是」的表示方式,但是它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在古代文言文中,「是」通常用于表示实际存在的情况,例如「是日」表示「那一天」,「是夜」表示「那一夜」。此外,「是」还可以用于表示肯定的回答,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是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是」在文言文中的使用范围相对有限,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应用。
另外,文言文中也有一些表示否定的方式,例如「非」、「不」等。这些词可以用来表示否定的意思,例如「非此」表示「不是这个」,「不然」表示「不是这样」。

总的来说,在文言文中,使用「是」的情况相对较少,而使用否定的方式更为常见。但是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是否使用「是」或者否定的表达方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7-10
在文言文中,(不)和(是)通常是两个不同的词。
(不)表示否定,意思是“不是”或“不”。
(是)通常表示肯定,意思是“是的”或“对”。
因此,在文言文中,(不)和(是)通常不会同时使用在一个句子中,因为它们具有相反的含义。而在现代汉语中,(不)和(是)可以同时使用,例如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使用“不是(是)……”的结构来表达一种否定的确认或强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