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恶,直击灵魂的千古未解之谜「一」

如题所述

1. 苏格拉底的名言“Know thyself”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休谟在《人性论》开头提出,人是哲学探讨中的一个复杂问题,也是持久吸引人的话题。
3. 本文将探讨中西哲学史上关于人性的智慧思考,首先聚焦中国哲学。
4. 中国哲学中,人性观主要分为性善、性恶、性有善有恶、性超善恶、二元性论和一元性论几大流派。
5.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天生具有仁、义、礼、智等善良品质,但这些品质需要通过教育和行为得到体现和提升。
6. 荀子持不同观点,主张人性本恶,人们的好逸恶劳等欲望会导致混乱,因此需要通过礼法和后天教育来矫正和改造。
7. 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孟子追求扩充善良品质,荀子强调改造欲望以达到完善的人格。
8. 道家哲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认为人性超越善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至高无上的人格境界。
9. 董仲舒提出性包含情,强调教化的重要性,认为大多数人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
10. 王充进一步发展为“性三品”理论,认为只有中品可以通过教化提升。
11. 引入“气”和“理”概念后,宋明时期的儒学对人性论进行了系统化升级,解答了人性先天与后天的关系等问题。
12. 通过格物致知等后天努力,人可以克服气质之性,回归至善的本性。这样的性-理-气结构为性两元论提供了更为完整的解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