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高中语文,到底要不要花力气学

如题所述

之前我们曾在《语文:高考中最容易化优势为胜势的学科》一文中谈到语文学习的两种错觉,一是以为语文分数基本靠运气,二是认为语文水平看天分、自己的语文“就这样了”,上不去下不来。毫无疑问,这两种观点都很荒唐,语文分数的确因为评卷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导致有浮动,但是130分上下浮动和100分上下浮动,是天差地别的,浮动是运气,但是在哪个分数段浮动看的是实力。而认为高中语文看天分就更荒唐了,没有任何一本高中的语文教材的设计目的是让同学们成为大文豪、大语言学家的。都是在教给大家最基本的汉语言知识和大家应该了解的文学名篇,包括高考语文的试卷设计在都是高中生能力所及范围内的。大家的分数下不来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你还一直用着语文,不像其他科目一旦搁置,其知识内容可能就完全用不到了,而分数上不去,原因就是投入太少或者不得法。因此高中语文,既不是靠运气那分数、也不是靠天分凑实力,是大家可以通过系统有效的方法得到切实提升的科目。谈的远一点,不止语文,对于自认为不擅长、学不好或者感觉学了也没提升的科目,选择性放弃,在整个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是较为常见的。只不过有些同学的选择性放弃发生在准备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有的同学是在高三刚开始总复习时,还有些同学在高一高二就开始选择性放弃某一科。那么我们如何评价这些选择性放弃的行为呢?
在准备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不少同学,都会选择性放弃某一科,或者某科的某部分内容,因为在最后时段,时间过于紧张,求全求多对很多同学都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少数很优秀的同学外,选择性放弃一些短时间再难提高的科目或者某些类型的题目,是很正常的,这与在高考中尽量拿更多分数的目标是相匹配的,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如果不是在准备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而采取这种选择性放弃的做法,那么是否依然明智,答案恐怕就和前面的不同了。
对于非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不妨分两类来谈。一类是已经开始总复习的高三上阶段;一类是还未开始总复习的高一、高二阶段。对于刚开始总复习的新高三同学,其实正处于一种“洗牌”的阶段,即大部分同学的名次会有较大的浮动,这时候木桶原理的效应相对明显。总复习开始后,各科对综合运用前面知识的要求明显增加,某一科的不适应,可能导致该科得分大幅减少,继而导致整体名次明显受影响,如果这时候选择性放弃,就几乎等于在高考中宣告这科要听天由命了,虽然这时候放弃一门课,集中精力去搞其他几门课,在其他科目上效果相对明显,使得一时看来选择性放弃是合理的,但是过了这一动荡期后,那些未放弃的科就会进入瓶颈期,成绩增长缓慢,似乎此时看来,可以选择回头补之前放弃的科目,但是这却往往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因为其他科目的要求依然不断加深,这个瓶颈期不是一个上不去下不来的瓶颈期,而是一个不进则退的瓶颈期。所以之前放弃的科目就会以同样的理由被搁置,直至再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使得这一科的切实提高成为可能。由此这门放弃的课就永远成为拖后腿的一科。
因此我认为,高三总复习的开始阶段是不应该放弃任何一科的,不放弃会很辛苦,但是坚持下来,就会形成对选择放弃的同学的一个近乎永久的优势,而其他科目在瓶颈期阶段,同分数段的同学的差距就会逐渐被弥补。因此总复习的开始阶段选择性放弃是不明智的,更多的是出于对突然增加的复习压力的妥协,而给懒惰找的借口。至于更早的在高一高二阶段的选择性放弃,几乎就是属于自残的行为。我们提到过很多次,高中学习和高考考试都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任务,都是高中生的智力能力范围内所能搞定的任务。高考拿高分从来不是因为天才,而是因为拿高分的同学一直在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找一些看似合理但是荒唐的借口。每科如此,语文亦然。
至于高中紧张的学习时间,对于见效慢的语文我们该持何种态度,我想不妨想想大家都很重视的数学,你做了一道解析几何,你感觉你会了一道题,在数学或者至少在解析几何这块进步了,但是之后的每次考试你真的拿更多的分数了吗?拿了,固然是努力学习之功,倘若丢分,却往往把考试时的马虎做借口。而问题来到语文上,做了两篇阅读,看了一篇范文,没考好,就是学了没用,这是不是双重标准?抑或当我们认为语文学了没用时,我们有没有像其他科目一样花了同样的力气,分数不理想时,原因到底是在于“考”还是在于“学”,以及自己是不是因为坐在书桌前拿着本相关的辅导书在那里耗时间就是“学”?这些问题大家想清楚了,也就不存在“高中语文到底要不要花力气学”的问题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怎样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