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色拉菌?为什么会得这种细菌?

我近这两个月疯狂的长了痘痘,但是我已经20岁了,不是青春期了.我去看了医生,她说怀疑是马色拉菌.请问什么是马色拉菌?怎么治疗?详细点.谢谢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是由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16-40岁好发。皮损为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好发于胸背、颈、肩、上臂、腰腹部,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头粉刺。 本病病源为马拉色菌,马拉色菌为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绝大数人皮肤存在这种真菌,但只在一定条件下发病。发病原因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真菌,在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情况下,该真菌依赖皮肤分泌的油脂生存和大量繁殖,以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感染。常在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发病或加重,皮肤免疫功能低下也是一个原因。 自觉瘙痒,可见抓痕血痂。部分患者有风团、片状红斑或皮肤划痕症阳性。皮肤较油腻。可伴有面部痤疮、花斑癣、多汗、表皮囊肿等,有瘢痕素质者在此毛囊炎基础上可发生瘢良疙瘩。 治疗 尽量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原则与花斑癣相同,以外抗真菌药物为主,可选择50%丙二醇、咪唑类及n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5%-10%硫磺软膏等。应将药物在受累毛囊表面轻揉以促进其渗入毛囊内。也可用含硫化硒或2%酮康唑洗剂,保留15-20分钟后再清洗。 本病容易复发,复发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原因与皮肤免疫功能低下和皮肤油脂分泌过剩有关,在治疗时,除进行抗真菌治疗外,需同时使用调节免疫的药物,比如大剂量口服胸腺肽等(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还需要减少皮肤油脂分泌,皮脂腺分泌旺盛,多与患者本身雄激素分泌旺盛有关(雄激素睾酮和二氢睾酮是皮脂腺生成和分泌皮脂的主要原因),可口服一些抗雄激素类药物,比如螺内酯,西咪替丁(男性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此两种药极少数情况下会引起暂时性的阳痿),女性也可以选择达英35,也可选择阻碍皮脂腺生成的药物,如维胺脂和泰尔丝。 如果患者反复复发,则需考虑是否存在引起雄激素过多的其他病症,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柯兴综合症等,需做血液或者CT、MRI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抗真菌治疗口服药物,最优先考虑酮康唑,其次为伊曲康唑(均需检查肝功能)。外用药需选用渗透性强的药物,最好联苯卞唑,其次为环丙酮胺和益康唑,中药洗液比如洁尔阴等效果也很好,外用药需交替使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内服外用中药效果也颇佳,具体内容可参见中国知网相关论文 以上治疗方法,均需医生指导下进行。
希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18
马拉色菌属 (以前被称为糠秕孢子菌)是一种真菌界的属,被认为是酵母类真菌,本属的物种自然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肤上。如果它导致机会感染,则可以在胸背等部位引起色素淡化(hypopigmentation)。 目录[隐藏] 1 命名 2 在人类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3 头部感染治疗 4 引用 5 外部连接 [编辑] 命名 该属的命名和分类存在着令人困惑的情形,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一系列的命名变化。在这种酵母上的研究工作一直很困难,因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极难繁殖。 马拉色菌属最初是由法国科学家路易斯-查理·马色拉在19世纪的时候发现的。雷蒙·萨博劳在1904年发现了一种导致头皮屑的微生物,并且命名为秕糠马拉癣菌(Pityrosporum malassez),以纪念马色拉本人。但这个命名在当时指的是这一个物种,而不是一个属。当后来发现这两次发现的物种是同一种微生物之后,“马拉色”这个名字就根据命名优先原则被保留下来。 [1] 而到了20世纪中期,它又被重新分成两个独立属: 秕糠(马色拉)椭球菌(Pityrosporum (Malassezia) ovale)。该属的真菌需要油脂才能存活,并且仅仅在人身上发现。秕糠椭球菌属后来又被细分为两种属,秕糠球椭菌属和秕糠球菌属(P. orbiculare)。不过目前的资料认为这两种说法实际上都是指的同一个真菌属,人们更愿意称之为秕糠色马拉癣菌属(M. furfur)。 [2] 厚皮马拉色菌属(Pityrosporum (Malassezia) pachydermatis)。该属的真菌是嗜油脂的,但并非依赖于油脂才能存活。该属的真菌被发现广泛存活于各种动物身上。 在21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更多的种。 [3] 目前,人类共发现了10个种: 秕糠马拉色癣菌属 M. furfur 厚皮马拉色菌属 M. pachydermatis [4] 球型马拉色菌属 M. globosa [5] 限制性马色拉菌属 M. restricta [6] 斯洛菲马拉色菌属 M. slooffiae [7] 合轴马拉色菌属 M. sympodialis [8] 纳纳马拉色菌 M. nana [9] M. yamatoensis [10] M. dermatis [11] M. obtusa [编辑] 在人类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近年来鉴别皮肤上马色拉菌的手段与法医用来鉴别嫌疑犯的分子学或者基因相关的技术手段很类似,这些研究表明这种菌属能引起绝大多数的皮肤病,比如大部分情况下的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是球形马拉色菌属引起的(虽然通常也和限制性马色拉菌属有关) [5] 。花斑癣通常也和这种真菌的感染有关。 由于这种真菌需要油脂来生长,因此它通常会感染[脂腺]发达区域,例如:头皮 [12] 、脸部以及上半身。当这些真菌繁殖速度过快时,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就会受到干扰,瘙痒及皮屑就会出现(和其它真菌或者细菌感染的情况类似)。球形马色拉菌在人的头部皮肤上的数量可以超过一千万个。 2007年启动的一个球形马色拉菌属基因测序计划,发现该菌属有4,285个基因 [13] ,大约是人类基因大小的三百分之一。该菌使用8种不同的油脂分解酶以及3种磷脂分解酶来分解头皮上的油脂。另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是,球形马色拉菌属可能有有性繁殖的能力 [13] [14] ,不过并没有在实验室或者其它任何条件下观测到这一现象。 [编辑] 头部感染治疗 头皮感染的症状通常使用含有硫化硒或者酮康唑的洗发水来治疗。其它治疗的方式包括使用含有环吡酮胺、煤焦油、锌羟基吡啶硫酮(ZPT)、咪康唑或者千层树油的洗发水。(参见:脂溢性皮炎。)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