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的影响,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解释

如题所述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不过,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固然自有其进步意义,但它对历史的负面影响却也同样不容忽视,像专制“大一统”的思想固然能够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但同时却也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虽然的确成为超稳定社会之基石,但同时也使得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不变之定式;至于汉武帝时代连年不断的战争与攻伐,则更是造成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之恶劣后果,其间利弊得失,自是一言难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8
独尊儒术,全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该名词源于1916年,是易白沙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孔子评议》,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在春秋战国时各国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针,影响了各自国家的政策。到秦朝时,政府推行法家思想建立国家基本政策,秦始皇时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说法。汉朝建立后,废除了原秦朝的禁书政策,原战国各学派思想逐渐恢复,尤以儒家、道家两派为盛。汉朝初期各君主主要奉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但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朝中央政府权威空前强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急需大一统的思想标准。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日益需要完整、深厚的哲学思想来维护政权的权威。由于当时的学者还是各尊各道,没有统一的思想。汉武帝即位后,权臣卫绾、田鼢、窦婴等主张尊崇儒术,贬抑法家,同主张道家思想的窦太后展开政治斗争,建元二年(前139年),窦太后一度得胜。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支持儒家的官员重新得势。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征召天下著名儒生入长安策问。其中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应“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得到汉武帝的赞同,在全国的思想、仕进上只采用儒家思想的观点。此后,汉武帝大量任用儒生为官,同时张汤、杜周等人主张以《春秋》决狱,逐渐使通晓儒家经典成为为官为吏的必要条件之一,儒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但是,汉武帝尊崇的儒术同孔子的思想,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区别,这时的儒术,已经成为以原儒家思想为主体,大量吸纳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后来的史学家称为独尊儒术。汉后历代一直将儒家思想作为政权的核心思想,统治了中国历史的大多数时间。
第2个回答  2013-12-18
没有多少好处!日本就学去了,礼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