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以平”出自谁之手?它大慨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什么?越细越好!

如题所述

《长相思》作者: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翻译:  钱塘江北青翠的吴山,钱塘江南清秀的越山,成天价俯看着征帆归舟,似在殷勤送迎,好生有情。可此际,一对有情人儿正依依江岸,难分难舍,那山却依旧招呼着行人归客,全不管他俩的离情别绪,真个是无情透了。钱塘江水似乎也是无情,这对有情人,同心结子还未打成、定情之期还未说妥,它却涨起大潮,催着行舟早发。可是,当他俩泪水盈眶之时,它也把潮头悄悄涨到与岸齐平;似乎只等着泪珠夺眶而出,它也要让潮水温向四野一般。 注:
  长相思:又名相思令。
相送迎:又作相对迎。
谁知离别情:又作争忍有离情。
吴山:在杭州钱塘江北岸。
越山:在杭州钱塘江的南岸。
罗带:丝织的带子。古人常把罗带打成 结,比喻同心相爱。

作者
  (967-1029)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终生不仁不娶,种梅养鹤,旧称“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后人称林处士。有《林和靖诗集》。工诗善行书,存词四首。其中咏梅词《瑞鹧鸪》及其七律诗《山园小梅》,宋黄大舆选入《梅苑》。

赏析:
  林逋是北宋初著名的隐士,他一人隐居在西湖边,据说终生未娶,以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照说这样一位远离尘世的高人,似乎与爱情无缘,然而他这首广为传诵的《长相思·吴山青》,却说明他远没有割断情缘,他依然是红尘中的有情人。这是一首送别情人的词,读了它给人一种反复萦回、缠绵不尽之感。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借用了民歌的迭韵形式(如“吴山青,越山青”),又通过拟人(“两岸青山相送迎”)、通过设问(“谁知离别情”)、通过暗示(“罗带同心结未成”,指婚姻受到阻碍)和情景相生(“江头潮已平”)等多种表现手法,将相思之深情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真切感人。此外,这首词句式变化多样,有三字,有七言,又有五字,句句合韵,充分展现出词在句式上自由活泼的特色(当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按词牌要求。)这也可以使我们细细品味出词与格律诗之间的分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1
长相思
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这首词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宋代流行词跟现代流行乐一样,情情爱爱哭哭啼啼卿卿我我他他,我多情来你薄幸,青楼梦醒雨未停什么什么的原是百写不厌千载不变的主题。 特别之处不在词,而在写词的人。林逋字君复,一时名士。此人生性有点儿孤僻自闭,爱闭门读书不爱做官。曾在孤山结庐廿载不出,名气极大,连真宗皇帝都遣人送米送布给他。他"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但写诗词喜欢随写随丢,不留案底,丢掉的诗啊词啊什么的常常被人拣了去,因而也流传得三百余首。 这首《长相思》写的是别离,林处士一生未娶,不知跟这词中所写之事有无关系。要这么看老林也是性情中人,痴情种子,可能是少年时被迫上演过一出棒打鸳鸯,然后心灰意懒又或是气忿难平,于是孤老一生。
第2个回答  2013-10-11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
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边潮已平。

出自林逋的长相思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上下片和谐对称,不仅词中有画,而且画中有意,真实地表达出离愁别恨。是一首明白如画而又含蓄不尽的佳作。彭孙遹《金粟词话》: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乃其《长相思》惜别词云云,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颣耶。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短词,寓情于景,将送行妇女的离愁别恨融于对山水无情的怨意之中,别具一格。
第3个回答  2013-10-11
《长相思》林逋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这无人能够理喻的离别的痛苦,却落到了你我身上。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为什么这人间常有的离别,却使他们如此感伤?“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而这,乃得力于作者对词调的选择。唐代白居易以来,文人便多用《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林逋沿袭传统,充分发挥了此调独特的艺术效应,又用清新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使这首小令成为唐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