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者:印度为什么那么落后

如题所述

印度学者J. R . 辛德认为, 在近代, 一个国家只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可能...过多的人口不仅会把财富消耗掉, 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矛盾, 致使一个国家贫穷.一、物质性因素
首先是地理因素。它包括国土面积、位置、地形、气候、地貌等。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态势及其战略价值受控于这个国家的地形、地貌, 如水域的范围、海岸线的长短、山脉的分布。中国西北部多高山, 东南部大部分是平原和海域, 这种地理位置造成东南面难守的态势,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大多从东南海面上向中国进攻。而对美国来说, 向东和向西都是辽阔的水域, 使它同欧亚大陆分隔开来,这在某种程序上决定了美国独立后同其它国家的国的领土, 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辽阔的领土使得一个国家在对付侵略者时, 可以从容不迫地诱敌深入, 打持久战。通常情况下, 领土面积广袤的国家, 极有可能成为实力大国, 但国土面积大的国家对政府权威性的树立、国家政权的巩固、族际关系的稳定也增加了困难。值得注意的是, 地理因素对国家实力的影响, 在许多场合下是作为一种隐形的潜在力量发挥作用的。它主要对一国的文化、宗教、国民性格、社会心理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就象爱琴海深深地影响欧洲文明、亚细亚高原深深地影响东方社会一样。地理因素对国家实力的影响有时也会有反面效应。如以色列地理因素极差,曾被马克吐温伤感地描述成“这是一块没有希望、令人沉闷伤心的土地”。而它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
其二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印度学者J. R . 辛德认为, 在近代, 一个国家只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可能成为强国, 而靠别国资源为生的国家, 难以长期在国际问题上保持独立的立场。自然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及其开采和利用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以矿产资源为例, 其重要性在古代似乎显示不出来, 即使是在 19 世纪以前顶多也只占有次要的地位, 但到 20 世纪, 某些矿藏如铀、石油、铁矿石对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性已愈来愈强, 甚至举足轻重。铁矿开采后, 经冶炼成为钢铁, 可以成为生产资料, 更重要的是用它可以制造军舰、飞机、坦克、枪支、弹药等, 从而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石油不仅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 而且是军队进行现代化战争的基础条件。因为石油, 中东一直成为西方大国争夺的焦点, 争夺对石油产地的控制权也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中一个重要方面。另外, 铀的生产和提炼也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因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 人们认识到铀在军事中的地位。现在, 凡是掌握了铀的生产技术的国家,其综合国力显然超过不能生产铀的国家。
其三才是问题中提到的人口能力。摩根索认为, 人口数量是构成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其它因素大致相同的条件下, 与其竞争者相比, 一国人力的急剧减少标志着国家实力的下降, 而人力的急剧增加标志着国家实力的增长。克莱因也在自己的“国力方程 P p = ( C + E + M) × ( S + W ) ”中, 将人口列为基本实力 C 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强调人口是决定国力的第一位因素, 并提出以 2 亿人口作为满分( 100) 的临界标准, 称 5 000 万以上人口的国家是不可轻视的国家。如美国、俄国、中国、日本国力的强大的确与人口数量有关, 而澳大利亚、加拿大因为缺少必需的人口, 一直未能占有象前者那样大的地位, 人口因素似乎阻碍了它们向大国地位的迈进。当然, 在对人口进行分析时, 不能采取简单化的方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人口的规模应当有个限度, 在限度内, 人口规模较大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重要意义, 但超出限度, 人口数量过大,反而会使国力减弱。因为过多的人口不仅会把财富消耗掉, 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矛盾, 致使一个国家贫穷落后。
其四是经济能力。经济能力不仅被重商主义所推崇, 国际关系学家对它也十分关注。在经济能力的众多指数中, 有几个指数必须着重指出: ( 1) 工业能力。工业能力对于国家实力至关重要, 处于领先地位的工业国家实质上就是大国, 因此, 国家工业化就成为世界各国追逐的目标。( 2) 农业能力。它包括粮食产量、可耕土地的公顷数、农业经济作物的数量和质量、进出口农作物数量等。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大大地降低了人类对于农业依赖的程度, 但作为人类必需的基本物体条件, 农业生产一直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产业。( 3) 外贸能力。它由一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反映出来, 一般说来, 贸易顺差国家几乎就是经济能力较强的国家。另外有一点值得指出, 就是研究一国经济能力是否强大, 主要不在于对该国的纵向比较, 而取决于国家间的横向比较, 美国学者保罗. 肯尼迪认为, 一个国家今天是否强大和富有, 并不取决于它拥有的财富是否多, 而主要取决于它的邻国比它拥有的是多是少。18 世纪中叶的荷兰较之 17 世纪时更为富有, 却失去了大国地位, 这是因为它的近邻英国和法国比它拥有更多的实力和财富。20世纪的英国较之处于世界颠峰时的维多利亚时代拥有更多的财富, 却沦为二流国家, 原因是不少西方国家的实力超过英国。因此, 衡量国家实力的经济实力, 其核心不是看它量化后的绝对值, 而是看它与其它国家经济实力的比较值。
其五是军事能力。军事能力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在国际政治生活中, 一个主权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 才能对那些企图挑衅、入侵的国家或集团产生震慑作用, 达到遏制军事冲突的目的。现代意义的军事能力与现代化工业文明前的军事能力已有质的不同。当代军事能力更突出对质量即军事人员素质、军事高科技和 科学战略战术的研究。当然,作为极具威慑力的核力量的出现, 使人类对军事能力认识的境界进入了“核时代”。如今, 由于高技术的发展, 军事上已开始由“核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信息战”将成为 21 世纪国家间战争的主要特征。 在测度一国军事能力方面还需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 国防科技工业能力。这是维持一国军事能力的基础, 它往往使军事能力变得强大或虚弱。一般说来, 军事能力强大的国家必定是国防科技工业强大的国家, 而国防科技工业强大的国家几乎就是军事大国。如德国和日本正是拥有了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能力, 才能够发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2) 军事同盟能力。 一国或若干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安全目标而结合成为具有同盟性质的军事集团, 早已司空见惯。通常情况下, 凡能有效地参与军事集团或政治联盟的国家,均会使本国的军事能力有所增益。冷战时期的北约集团和华沙条约组织, 使其参与国的军事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这已成为各国首脑人物和战略家们的共识。
其六是科技能力。在当今世界上,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首要因素。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因素,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 和各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科学技术突破性进展必然导致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从而为一国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动力。这是影响一国实力消长变化的关键因素。当前, 新技术革命的进展会使科学技术因素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转变。现在, 谁掌握了较多的科技成果, 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谁就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把握了优势。因为越是拥有高新技术的国家, 就越具有发展经济、加强国防、控制国际局势和别国的资本。在国际政治生活中, 某些科学先进的国家, 常常限制或禁止出口自己手中掌握的高新技术, 以期达到对别国实行控制的目的。 二、政府性因素
政府性因素在确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时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主要涉及到对政府质量的测度和评价问题。通常有3 个测度和评价指数。
( 1) 政体。政体类型的选择对政府统治国家和国力增强的影响至关重要。一般说来, 独裁主义、专制主义的政府常以垄断或集权的方式治理国家。它强调绝对的归属主义和政治全能精神, 从而使这种政体能在战争或紧急状态下发挥超常作用。当然, 这种政体极易导致军事化、政治内耗和国家争端。从长远的利益上讲, 可能会因此影响国力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当前国家和国际社会进入和平发展时期, 这种极权政体模式则可能成为国力增强的障碍, 而那种民主式的政体却能成为国力增强的润滑剂。因此, 在分析社会制度这一因素时, 既要注意社会制度的性质, 也要考虑社会制度的运行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运行好, 各方面机制比较健全, 那么国家就会稳定发展, 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就会不断增强。
( 2) 政府权威性。主要从 3 个方面理解。一是政府制定政策的正确程度和政府的工作效率。一个国家要适应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变化的趋势, 就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新目标,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府比较精干、富有效率, 由它所控制的协调的社会运行就比较通畅、连贯, 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 生产力水平会迅速提高, 国防力量也会不断加强, 从而使综合国力强盛。二是国家行为对地方行为的统帅程度, 即政府政策的推进情况, 地方的执行程度和国民对政府行为的认同程度。国家政令畅通, 上情下达迅速, 解决问题效率高, 国家的整体利益能够得到维护, 就能促进社会稳定, 经济繁荣, 形成强盛的国力。三是政府政策的时空张力, 即政府政策的持续贯彻时间和影响的空间范围。一个国家要求稳定, 就必须保持一种基本模式, 特别是要使政策的连续性得到加强, 否则, 朝令夕改, 就会损害国民对政府权威性的认可。
( 3) 政府的外交质量。政府的外交质量是极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但却能将看似稳定的其它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 并给予它们方向和质量。作为一门政治艺术, 外交能运用国家权力的不同要素, 以最大的作用, 影响那些在国际局势中最直接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门若能正确估计国际政治生活、国际军事格局、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从本国的利益出发, 既坚持原则, 又灵活机动地与其它国家进行交往, 它就能在世界上正确树立自己国家的形象, 为本国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因此, 一个国家外交质量的高低, 也会直接对综合国力产生影响。许多国家由于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政策, 尽管它们在经济、科技和国防力量上不一定十分发达和强大, 但它们仍旧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这说明较高的外交工作质量可以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 为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作出贡献。
三、精神性因素
在考虑物质性因素、政府性因素的同时, 必须充分估计精神性因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这里所讲的精神性因素指的是: 民族性格和国民士气。 民族性格的确是难以捉摸和含糊不清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为例就可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英法等国家在《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的领土、原料资源、工业能力以及军事编制等方面作了限制, 以为这样可以从此削弱德国的综合国力, 但这显然犯了一个错误,即他们没有把德国人的民族性格考虑在内, 正是这一因素使德国人靠顽强的努力又建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同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当希特勒向苏联发起进攻时, 西方许多军事家们认为苏联肯定抵挡不了德国人的攻势, 但苏联人民在苏维埃和斯大林的领导下, 不仅击退了德国法西斯的疯狂攻势, 而且帮助东欧国家从法西斯的铁蹄下解放出来。他们之所以在对整个战争的估计上发生差错, 一个重要原因是只看到战争初期希特勒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 而没有考虑苏联各民族的性格。正是这种顽强的民族性格使苏联各族人民在最困难的日子里, 能够团结一心, 誓死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这种千百年来积淀的顽强、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可以成为宝贵的综合国力因素, 这种因素有时比什么武器都要强大。
与民族性格有些类似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士气, 这是一个更难以捉摸的因素, 但它在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众多因素中却是不可忽略的。摩根索给国民士气下了一个定义: “国民士气是一个国家在和平与战争时期决意支持政府外交政策的程度”。这种因素渗透在国家的所有活动之中。国民士气往往以一种社会心理和公众舆论的形式提供某种氛围, 依靠这种氛围, 政府的政策在推行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国民士气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表现出来, 一旦国家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 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国民士气将强烈地表现出来, 并且在某些时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国民士气有较大的稳定性, 当某种舆论比较符合多数人的愿望时,国民精神会大振, 这时国民士气起着增进综合国力的作用。而某种消息同国民的期望不相吻合时,将会产生一股消极的社会心理和公众舆论, 象腐蚀剂一样瓦解人们的斗志。任何国家的国民士气都将在某一点上崩溃。这种导致国民士气崩溃的关节点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政治现象中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会使人们对政府的政策以及能力产生普遍的怀疑; 一次战争的失败会使国民的士气低落。然而在许多情况下, 国民士气的增强或衰落, 往往要经过一段过程。因此, 一个国家要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 就必须时刻注意社会生活中各种参数的变化, 并积极引导, 以鼓舞人们的士气, 从而更有力地组织物质性因素,巩固政府性因素。
从以上要素进行对比,不难得出,虽然印度同为人口大国,为何却被中国国力甩了几条街的结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