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匡超人主要事件概括是什么?

如题所述

儒林外史匡超人主要事件概括如下:

1、匡超人是温州府乐清县人,他原本是一个农村少年,自小上过几年学,因家贫无力读不成了,跟一个买柴的客人到省城帮忙记帐。不料客人折本倒闭,匡超人不得不靠给人拆字混日子,这时他才二十二岁。

2、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一日被路过的知县李本瑛发现,感其嘉行,提携他中了秀才,岂料李知县被人诬告,可能累及匡超人。于是他来到杭州躲避风头。匡超人到了杭州,要投奔的潘三外出未归,便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的转折时期。

3、后来潘三利用匡超人为自己服务。如勾结差人黄球,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而潘三也很豪爽的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匡超人从中尝到甜头,为非作歹的胆子也就越发大了起来。

接下来在潘三的安排下,他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潘三确实没有亏待匡超人,不但帮他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给他取了亲。潘三被捕后,匡超人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

潘三入狱后的翻脸无情;考取教习后的自命不凡,吹自己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而贻笑大方。这个昔日的纯朴少年已经变成一个毫无廉耻的吹牛家,虚伪透顶,狡诈至极。

匡超人

《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鲜明角色,“匡超人的故事”讲的是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匡超人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人格沦丧、灵魂堕落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少年时期、转折时期、质变时期三个阶段。

一、《儒林外史》全书56回,用了6回的笔墨写了匡超人的故事: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惨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二、这6回的故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少年时期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都侧重于表现他事亲孝顺这一面。

2、转折时期

匡超人流落他乡,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他在杭州遇到马二先生,受其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自己也以名士自居,走上了追名逐利之路。

3、质变时期

认识潘三之后,匡超人慢慢“质变”: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委实变成一个衣冠禽兽,虚伪透顶,狡诈至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5

匡超人是书中的一个否定性人物,吴敬梓在确定其主导倾向以后,还写出了他暇瑜混合的一面,寄托了自己的爱和憎。对堕落以前的匡超人,作者就用饱含赞颂和感叹的笔触,细细地描写了他的事亲孝顺的行为:漂泊在外时对父亲的牵挂;在兄长面前的谦卑;细心照料卧病在床的老父。

而在匡超人步步走向堕落时吴敬梓却毫不留情的给予讽刺:中了秀才后的势利;狠心逼妻回乡;潘三被捕后的翻脸无情;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的吹牛撒谎等等。在作者客观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可感的匡超人,他先前的淳朴让人赞叹,而他的变质既让人惋惜又让人憎恶。

扩展资料

匡超人的改变,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在匡超人心里念念不忘的,其实始终都是功名富贵。当年困在杭州的时候,马二先生问匡超人是否还想着读书上进,当时的匡超人一心只想着回家去侍奉父亲,读书进学已经是太大的奢望了,但当他读书有了点眉目的时候,就彻底的忘记了病重的父亲,可以一连二十多天都不在家。


当李本瑛想要为匡超人做媒的时候,匡超人还是经过了短暂的犹豫的,但随即就用“蔡状元招赘牛相府”的一段佳话劝住了自己,这其实就是他内心里渴望着攀附权贵的思想在作怪。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官本位”思想的冲击之下变得七零八落,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深陷在了“名”和“利”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

为了更好地刻画出这些人物的堕落过程,小说的作者吴敬梓没有安排匡超人顺利地走完科举之路,而是加上了李本瑛被诬告的情节,让匡超人走入了更为广阔的社会之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淳朴善良的农家青年,是如何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一步步地走向堕落的深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