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靠几台节目炒作,到底该如何发扬传统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表示,新近流行的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只是一个开始和尝试,要让真正的传统文化融合到生活里,要让文化真正影响人的心灵和气质,而不是做几台节目热闹热闹炒作炒作。

        首先,何谓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为我国自古以来、历史悠久的种种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就比如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汉服、忠孝观念、古典诗词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然后我们来分析为什么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古代可以不断创新和发展,会延伸出诗词、忠孝观念等精彩表征。我们首先注意两个历史节点:一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意味着儒学成为显学,成为人们的主流思想,为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国家层次的支持。二为唐太宗的大开科举,破除了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的门阀垄断政权,给了寒门士子以上升到统治阶级的空间,带来的影响为人们极力研究以四书五经为主的传统发展,从而使其逐渐走向辉煌。
        
        分析这两个历史节点以儒学为主的传统经典大力发展的共同特征。不难看出,它们都是得到了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显著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发扬传统文化得需要一个主要助推力,这个力的来源必须是政府的支持。人都是具有功利性的,如果政府大力支持,附带有可以获得利益点的机制,想必传统文化会迎来新的发展。









        上图是偶尔看见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国画作品,让现代元素很好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给人以很好的视觉观赏。
         因而我认为,发扬传统文化还需要创新。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可以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给人以新的体验。创造出新的发展途径。


         总之,发扬传统文化首先得有国家层次的支持,其次还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创新出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๑>؂<๑)给个赞互相支持 ԅ(¯ㅂ¯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04
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在现代这来说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淡忘,无论是我们的教育,还是社会对于文化的关注度,都在不断的下降。现在社会上已经很少有文化类的专门民间普及的机构,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的更多的是物质方面的需要,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后继无人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显现出来,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大问题。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表示,几台节目不可能拯救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吸引融合到生活里面才可以真正的发展起来,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中国文化本身就是民族土壤孕育出来,如果失去生活,那么中国文化就会逐渐的消失,被中国人遗忘掉,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要想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首先需要国家来进保护,同时进行政策购方面的扶持。国家应该在各个地区,开办专门的中国民族文化兴趣班,鼓励全国老百姓去参与到民族文化里面,这样的机构越多,那么影响到的老百姓就会越多,逐渐可以扭转中国现在的文化没落的情况。

我们的中国文化,需要在教育方面做出一定的改革,现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主要是要求的几门功课的成绩,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教育几乎是零,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只顾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中国文化,所以建议教育部门应该逐步的加强中国文化方面的传承教育,让下一代的孩子们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是全世界唯一的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一脉传承的国家,中国的伟大在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在于中国千万年以来的文化积累,所以中国在宣传传统文化方面,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丽,我认为只要做到上面这些事情,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复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3-04
文化是静,节目是动。动静结合才是真正的王道,炒作只是一个形式,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把形式转化为一种内在,让节目不流于表面,慢慢的渗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而节目的开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证明了现在我们开始注重精神内涵和文化了,而不是一些被一些乱七八糟的电视剧所影响,文化的底蕴越来越需要我们去发掘了,与其通过我们默默的宣传或者大声的叫嚣,不如直接通过一些手段打开一个通道来得实在,包括兴起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都是很有力的宣传方式,这样的方式值得我们鼓励!

虽然在冯老的眼中这似乎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但是能够唤醒我们对古典文化意识的一种重视,这也就达到了目的,中国文化流传千年,如果通过一档节目就能够被我们发掘和掌握的话,那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内涵可言了呢?也别提什么源远流长了。

而把学习文化,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又或者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或许我每看一页书都是一种增长和增进不是吗?所以我们其实可以不非常必要的强调怎么去弘扬。在我的眼中文化本身就是静默而又低调的,过于鞭炮齐鸣的去宣传反而失去了低调的感觉和神秘的样子!

那么我们只需要在工作或者读书的时候在我们的观念里加一点料就足够了,就像阿里巴巴公司里面的枫林晚书店,在我看来这个联合的项目就做的很好,在工作的同时提供一个很好的地方去提高我们的内涵,修养我们的道德情操,这也就是一种长进和学习。

那么只要有人去好好地学,传统文化自然而然的也就被保留了下来,这不就是很好的吗?

所以观念是最主要的,首先就要从小灌输一个概念:我们要学习文化,要把精髓保留在骨子里!
第3个回答  2017-03-04
冯骥才作为知名作家,对中国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涉猎相对广泛,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言曾经以各种形式呼吁,并且也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这在其文学作品中也有比较直观的体现,因此其对最近被热炒的《诗词大会》和《朗读者》颇有微词也在所难免,毕竟这跟其预想中的传承方式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过度娱乐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从社会关注度这个层面来说,利用电视节目的传播优势,能够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一种比较便捷的传承和发扬的方式,但是在具体的节目制作过程中,制作单位最终要考虑的还会商业利益,不会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己任,这就容易出现规则设置方面的瑕疵,尤其是某些特定环境下,被商业利益所束缚,从而导致节目中的规则背离了传统文化的本质,这对发扬传统文化是非常不利的,或许这也是冯骥才的担心之处。

传统文化在如今这个时代缺乏群众基础,是其得不到有效发扬的根本性原因,但是年轻人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很难有传承的兴趣和积极性,两者的互相矛盾导致了如今的局面,虽然几档影响力较大的电视节目的确让更多人对传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但是依然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传承氛围,这是很多文化学者所担心的地方。其实发扬传承文化并不是无路可走,真正的有效措施还是在民间加大传播力度,让更多的基层老百姓参与其中,而对学术性相对较强的传统文化,则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融入教育体系,这样才能逐渐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去喜欢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发扬并不是无计可施,而是因为长期以来对其发扬状况置若罔闻,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相关部门,都将主要精力放到了所谓文化产业的打造上,而真正体现华夏文明的很多传统文化则面临流失和失传现象,这才是最令文化工作者痛心的客观事实。当然了,普及传统文化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的工作需要逐步推进,要想取得理想的推广效果,需要多措并举才能有一定可能,甚至要做好数十年甚至一代人的努力,才能确保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4个回答  2017-03-04
“让文化真正影响人的心灵和气质”这句话,是最认同的话语。

我也是一个少年,也曾追逐明星、电视剧、综艺。以前喜欢看综艺,喜欢简单的快乐,不用思考,跟着主持人的节目就可以将无聊的时光打发。下饭好伴侣,当属水果台。后来,渐渐无味。重复的梗,不变的节目形式,看着都觉得好傻。于是就很少再看,哪怕很无聊。

忙起来之后,就真的几乎不看综艺节目。直到后来无意中看到了《中国诗词大会》。并非说这个节目文化内涵有多深,并非说这样的节目能够熏陶什么,只是觉得,看得很舒服,又能够学习到东西。从那些热爱诗词的人中你可以看出,文化对人的培养。

常常在想,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一个人究竟要读多少书,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传统文化是什么,诗词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问题,我至今都没有能够给自己一个很好的答案。我知道别人或许已经有很好的解答,但我还是想通过实践去告诉自己。

很多人常说,这个年代不爱读书。但每次我到图书馆,书店,都有很多人,站在书架面前,在桌子旁,静静的看书。那是来自纸质书本的厚度。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断的强调,而是,一种爱阅读的习惯。当阅读成为习惯,当阅读融入生活,文化就不会孤单。

最渴望的,不是一味的强调回归传统文化,而是,传统文化可以像诗句那样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此,影响着我们。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