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内阁影响力的演变上,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明朝的覆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31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92期文/无常奉天玉插图/东方夜未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前,曹操是一个位置非常尴尬的人——他的祖父曹腾,是一个宦官,为人不耻,因此他被时人视为寒族;他的父亲曹嵩,担任过大司农一职,也曾位列三公,他又是一个官二代。不过天下大乱之后,不管是他的祖父,还是他的父亲,都没有为他的成大业之路,提供太多的帮助——他散尽家财,招揽的兵马,在讨伐董卓提候,差不多败了个精光。但是,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魅力的人,他很快便东山再起,招揽了大量的人才,拥有了大量的兵马,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最大的割据势力。

说到此处,很多受《三国演义》影响比较深的人,会叹惋道,曹操终究还是未能一统天下,若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不投靠刘备,而是投奔了他,天下大势便会改变了吧?今天我们抛开诸葛亮的能力不谈,不说他有没有能力助曹操一统天下,单来讨论一下,他有没有可能投奔曹操。也许有人会说,曹操与诸葛亮都坚持法家思家,都有一统天下的大志,再加上曹操求贤若渴,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言,这些都与诸葛亮比较契合,诸葛亮能够为曹操效力的机会很大啊。其实不然,就算曹操再符合诸葛亮心目中的明公形象,他也不可能得到诸葛亮相助。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一、诸葛亮的抱负是兴复汉室

在古代,正统思想影响非常深,这是曹操一定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也是曹操把持朝政,汉室倾颓时,依旧有很多汉室旧臣,要飞蛾扑火的原因。当时,有一部分人认为,既然曹操迎奉了天子,又占据了中原,他便代表正统;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汉室终究应是刘家的江山。诸葛亮应该是属于后者的,他不但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兴复汉室的愿望;北伐时的口号,依旧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所以他可能选择刘备、刘表、刘璋,却不会选择曹操。

二、曹操曾屠徐州,令诸葛亮痛恨

众所周知,诸葛亮被主备请出山时,是在荆州南阳。但是诸葛亮本身并非荆州人氏,他出身琅邪诸葛家族,属于徐州。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的时候,曹操攻打徐州,“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意思是说,曹操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情,那就是屠城,而且所过之处,几处鸡犬不留。作为一个徐州人,虽然诸葛亮没有目睹这一切,但是他应该依旧是恨曹操的,毕竟古人的乡土情结非常深。再加上在这件事中,曹操的残暴体现的淋漓尽致,诸葛亮应该也不认可。

三、曹操招揽人才的诚意,不及刘备

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能够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曹操也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应该不是虚言。的确,曹操三度发布求贤令,也从行伍中提拔了不少将领,重用了很多寒门子弟。但是他重用这些人的前提,是这些人的主动投奔,而不是需要他亲自相登门邀请。例如司马懿最初打算避世,于是装病拒绝了曹操的征召,曹操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派人假装刺客,前去试探,后来又对司马懿进行挟迫,让其加入了自己的阵营。

《晋书》记载:“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这种情况,大约是以管仲、乐毅自比,较为清傲的诸葛亮不想经历的。

四、曹操麾下人才济济,诸葛亮想要出人头地并不容易

诸葛亮虽然躬耕陇亩,看似闲云野鹤,但是他并不想一生都过田园生活,他想出人头地,这个时候他便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主公。彼时,虽然曹操势力最大,看似跟曹操混最容易出头,其实却不然。诸葛亮出山的的时候,已经是公元208年,彼时曹操已经一统了江北,其麾下的顶尖谋士有荀彧、贾诩、司马懿、蒋济、刘晔、荀彧、荀攸、杨修、董昭等十余人,诸葛亮本身更是“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投奔曹操的话,他可能很难受到重视。自视甚高的他并不甘心如此。这个时候怀有大志,能力也不差,势力却相对弱小的刘备,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这也是诸葛亮不投奔曹操的原因之一。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曹操雄才大略,又求贤若渴,与诸葛亮的很多想法也不谋而合,诸葛亮却没有投奔他,而是选择了较为弱小的刘备,这既与诸葛亮心怀汉室有关,也与诸葛亮本身想获取功名的心思有关,不过曹操屠徐州和要挟司马懿入仕等事情,应该也对诸葛亮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晋书》《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