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T核心载体:慢病毒载体系列研究【2】慢病毒载体发展过程

如题所述

慢病毒载体发展过程

慢病毒载体作为基因治疗的核心载体之一,其发展与应用已展现出广阔前景。慢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主要与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其载体的改造基于HIV-1型慢病毒,通过对慢病毒自身元件如LTR、Gag、Pol、Env等的改造,形成了能够携带外源基因的病毒载体。野生型HIV-1病毒基因组由两条正链RNA组成,长约9Kb,两端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编码蛋白的序列位于两个LTR之间,由9个基因构成。这9个基因根据蛋白的重要性不同,可大致分为3类。

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旨在避免复制能力病毒(RCV)的产生,通常将HIV-1基因组分装于多个质粒载体中,并共转染细胞获得仅有一次感染能力且无复制能力的载体颗粒。慢病毒载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慢病毒载体,采用两质粒系统,以HIV-1为骨架,去除反式作用蛋白基因序列,用CMV启动子替换5’LTR,删除ψ信号和env基因,以外源性聚腺苷酸化信号替换3’LTR,通过包装细胞共转染来获得重组质粒和反式提供蛋白的包装质粒。此系统虽安全,但滴度较低,仅能感染CD4+靶细胞,并存在产生野生型HIV的风险。

第二代慢病毒载体,通过三质粒系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将HIV-1基因组中的包装、逆转录、整合所需顺式作用序列结构和编码反式作用蛋白的序列分离,并去除辅助序列(如vif、vpr、vpu、nef),极大地降低了病毒危险性。包装质粒负责表达gag、pol、tat、rev基因的部分结构蛋白和调节蛋白,包膜质粒克隆VSV-G基因序列以替代env基因,提高病毒的宿主范围,而载体质粒则含有病毒LTR以及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基因序列,但其表达依赖于包装质粒中的tat基因。

第三代慢病毒载体,在三质粒系统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通过将包装系统分为两个质粒(一个编码Rev,一个编码Gag和Pol)和去除tat基因,采用在载体质粒上添加融合异源启动子的嵌合物5'LTR来启动载体质粒表达,形成了包含四个质粒(pGag/Pol、pRev、pVSV-G)的系统,进一步降低了产生活性病毒的风险。

慢病毒载体的三个发展阶段展现了其在基因治疗领域中的进步,通过持续优化载体设计,提高了安全性与滴度,扩大了感染细胞范围,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更有效、更安全的工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