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意思是说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人子想要孝顺父母,但父母已经去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情境。

【出处】

这句话出自《韩诗外传》卷九。

【原文节选】

孔子偕徒外游,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译文】

春秋时,孔子和徒弟外出游历,听到路边有人哭声,于是停下来询问,哭者说:“我年少时好学,游历各国,回来时却发现双亲已经去世了。作为一个儿子,本应该在父母生前侍奉他们,但我却不在身边,就像‘树想要安静却被风吹动不止’一样;现在我想要孝敬父母,但却已经无从孝敬了。逝者已矣,但这份思念难以忘怀,所以感到悲伤而哭泣。”

【赏析】

这个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人们常常面临着许多令人沮丧和无奈的事情,即使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欲望都会得到满足。就像树希望安静地生长,可多变的天气却不断扰乱了它的平静,孩子也希望能够孝敬父母,但有时候他们却受到了时间、距离等外在因素的阻碍。 

【创作背景】

这句话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描述了孔子与弟子外游时听到一位哭泣的人述说自己的遭遇。那人的父母已经去世,他想要孝敬他们,却已经无法如愿,就像“树欲静而风不止”,感到无可奈何的悲伤。这句话后来被用来比喻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表达了人们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只看这句话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结合《韩诗外传》的背景来解读。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那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于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往往会受到各种限制和困扰,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话正是揭示了这种现实。

因此,我们在理解这句话时需要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出发,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发我们对于人生、道德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注释】

    树欲静,指的是树木渴望在稳定的状态下生长,保持平静。

    子欲孝,意为子女们希望尽快回到家中孝敬父母。

【生活启示】

这句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追求我们的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有时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会影响我们的前进。我们可能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受到限制,从而无法如愿以偿。但是,我们应该学会面对挑战和变化,在困难中保持耐心和冷静心态。同时,我们还需要珍惜我们目前所拥有的,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好好孝敬父母。最终,我们将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成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0

  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出自, 春秋时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扩展资料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典故:

孔子在前往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那人回答他叫丘吾子,说他有三个过失,分别是:年轻时喜欢学习,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父母却已经死了是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是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悲叹: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29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意思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这个句子的含义是

1. 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2.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这个句子的出处是

1.《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2.《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个句子主要想告诉我们的,就是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也算是一点感悟吧

现实中有太多的人等到亲人离去才想到这句话快节奏的今天,年轻人出门在外打拼,往往会忽略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等到父母亲离去后才幡然醒悟但是这句话就没有了价值。所以趁父母在趁最亲近的人在就要经常回家看看,哪怕无法回去也要经常的电话沟通,因为亲人有时候精神上的匮乏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早些时候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莫让失去后成为终身的遗憾。 



第3个回答  2021-04-10

一、出处及含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


什么意思呢?

皋鱼陈述自己有三个过失,分别是:少年外出求学,遍游诸侯国,却没能照顾双亲;没有为君主效力;和好朋友从小就断绝往来。

树想停下但是风却不停,子女想奉养双亲,双亲却不在了。过去了还无法追回的,是时间;逝去了还无法再见的,是双亲。我还是从此离开人世吧!

由此可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表达的是,父母亡故后,子女想尽孝却为时已晚的哀痛和追悔。

第4个回答  2022-03-3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用法

用于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是痛失双亲的无奈的情景。

三、出处

汉代班固的《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

原文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译文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