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稀薄,学校是否应该推行传统文化教育?

如题所述

有必要的。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 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 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 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起来的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生命中传承的重要纽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传统教育,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

      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对整个社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所谓传统文化,是“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文化学辞典》)。这里所讲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融合了中华民族各种思想的文化,是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她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并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了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国学大师
南怀瑾先生感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把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的境地。”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创造形成的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兼容并包、强调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等精神内核,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文化趋同化趋势日益加剧,信息化技术对文化认同感消解的日益严重和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精神消解和侵蚀的日益突出,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本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作为文化传承主阵地的高等教育,在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们要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在人生的几十年中创造一点有意义的业绩,专业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更有决定意义的是要有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自身能否成材,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向哪个方向发展的大问题。中国具有悠久文化历史,正如前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她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并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了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老子》指出“明生者强”的观念,《大学》中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另外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善养吾浩然正气”等无数传世佳句无疑都是关于人生及其价值的正确思考。只要我们在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正确引导,就可以达到对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从而发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三观”教育中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自古就把“德”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首要标准。“以德负天”、“春秋决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观念和事实,都表明了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尊老爱幼、兄弟和睦、孝敬父母等传统道德观念,至今仍然是人们信奉的美德。
  然而,正是在这样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有着悠久文化沉淀的中国,有着璀璨文明和瑰丽思想的中国,却反复出现各种无
道德底线的现象。扪心自问,我们的文化真的传承了吗?传承的是糟粕还是精华?这难道不是我们背离教育本意,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恶果吗?


  3、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的要求。我国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创新,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创新的民族,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都是不断创新的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还是近代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丰富的改革思维和创新能力。他们锐意创新和改革的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应汲取的。中华民族独创而成的文化传统,具有自新能力。这种自新能力能不断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调节、相整合。这使我们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开发新的文化资源,保持民族的旺盛力,吸取和消化外来文化,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为大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大学生提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深厚的文化背景,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更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说明。
  “教”的意思是“上所施,下所效”,“育”的意思是“教子使做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长善而救失”,但如今我们的教育却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特别是在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青年一代的身上本应具有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等优良的传统品性正在悄然消失。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悲哀!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灵魂,不要丢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4
学校应该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中医学方面知识的普及,这不仅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是让学生由衷地喜爱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将我们中国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传承下去。
第2个回答  2021-04-14
学校应该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因为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能够流传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很有研究价值。
第3个回答  2021-04-14
学校很有必要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一点也不了解,需要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4个回答  2021-04-14
我觉得学校可以进行推送传统文化的教育,因为这样是对孩子的负责,也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