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期由宰相王安石新创设的太学升学方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首先纠正一下问题的时间,该事件的时间并非出在“北宋初期”。因为整个北宋历史(960—1127年)才一百六十几年。而到王安石变法已是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北宋当时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可以说处在皇朝的中后期了(再过几十年它就灭亡了)。
其次这个新创设的方式也是包含在王安石变法内容当中的,是著名的“熙宁兴学”内容之一。当时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神宗支持下主持改革,推行一系列新法。“熙宁兴学”就是新法的重要内容,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其他三个方面忽略。我们单独来看改革太学方面: 王安石创立一个新的方式,名字叫“三舍法”。
三舍法,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它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依照一定学习年限和学问水平条件,太学生先在外舍学习,通过考试可以升入内舍,再继而升上舍。最后上舍毕业生可以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相对应的官职。当然,皇朝的太学制度还是留有后门:达官显贵子弟可以免考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才能入学和升学。整个太学里面,都是以读经论为主(号称“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意思是当时北宋的科举制度,太偏重文词,考出来都是一批文学家,但不堪政务管理,所以改革太学制度,把它偏重经纶,设法注重培养帝国的基层官僚)
到后来,地方官学也开始推行此法。这一改革措施,事实上将太学变成了科举做官的另外一种形式,把太学和学校也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