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大学士制度纠究竟是不是清人的原创?

如题所述

清代,大学士设置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销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此后,大学士员限为满汉各二。清朝完全沿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因此,从明朝开始的殿阁大学士,也被清朝所沿用。军机处建立后,大学士地位有所下降。军机处章京成为实质的秘书处,负责草诏。光头大学士更多充当皇帝顾问,备咨询,只有政务建议权。当然,挂军机大臣或六部尚书的大学士依旧是皇帝核心圈子成员,称中堂,为真宰相。



大学士始于唐中宗时,最初为贴职(兼职),当时是群相制,宰相通常四人,首相贴职为太清宫使,另外三位贴职都为殿阁大学士。因为唐代宰相本身也是职务,品级由散官级别决定,因此殿阁学士的品级不一致,通常为三品。




自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后,大学士遂渐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学士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学士只是贵族读书人的一个代指,并不与政治上的官衔相关,到了魏晋之后,学士开始出现官职化的倾向,唐朝的时候,翰林学士开始成为内相,到了宋朝,但凡被授予翰林学士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宰相。

早在大清还没有入主中原之时,太宗皇帝皇太极就效仿明朝制度设立“大学士”职位,主要是以“内三院”冠名,主要工作其实就是皇帝的参谋+秘书,多由皇帝信任的满汉文臣组成。大学士:大学士正一品,大学士为清代最高官职,清朝大学士负责转呈奏章,整理文书,规范制度,在军机处出现以前具有参政的职能,后来成为高官的加衔,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实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7
清朝时期的大学士制度当然不是清人的原创,它完全是沿袭了明朝旧有的规制而成的.
第2个回答  2021-07-07
并不是清朝人的原创,他是沿袭了明朝的规制,并且在上面做出了改良,然后就形成了大学士制度。
第3个回答  2021-07-07
不是清人原创的,是沿袭着明朝的制度而成的,说明这个制度早就有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