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郭沫若?

如题所述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他。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

近年来,很多文人对郭沫若大肆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郭沫若的创作分析:

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是“五四”时期。主要作为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以《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

这是郭沫若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自我实现的程度很高。这当然跟“五四”时期特定氛围有关,那种宽松、自由、充满朝气的环境也有利于形成郭沫若浪漫的人格与创作风格。

第二个段落是三、四十年代,郭沫若变为“诗人—社会活动家”。由“文学革命”、“两个口号”论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郭沫若常因其文名簇拥到政坛,虽然其浪漫的个性并不宜于政界,却也以相当多的精力投入社会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4

郭沫若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此人才华横溢,文学造诣非常高, 他在文学上仅次于鲁迅,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他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郭沫若的古史研究、金石学研究没什么可指摘的。至于文学创作,长久以来我国现当代文学界有“郭鲁茅巴老曹”之并称,即郭沫若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其地位就不多说了。至于盛传有些诗作,现在看来,有些不是郭的,有些是应景之作。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学术文化史上一位兼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博古通今,领域纵横,精通日、德、英等多种文字,著译浩繁,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周恩来曾将他与鲁迅并称­­——“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郭沫若生平: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

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

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

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14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继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他新文学创作的起点在日本,又在日本度过了文学和学术生涯中极其重要的光阴,“集散”在日本的世界文学,滋养、推动了郭沫若思想和创作的发展。所以,郭沫若的作品很早就引起了日本出版界的注意。

1922年,日本东亚公司出版了大西斋、共田浩编译的《文学革命和白话新诗》,其中就收录了郭沫若的诗论和诗作,此时,郭沫若在中国诗坛上也才刚刚崭露头角。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满蒙》杂志刊载过关于郭沫若思想和创作的评述:

“假如要指出现代中国新文坛的优秀作家的话,当然会推鲁迅和郭沫若二人,这是谁都不会有异议的。”鲁郭并称,这在批评界还是第一次。

日本是国外最早开展郭沫若研究的国家,从上世纪2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郭沫若的诗歌、小说、戏剧、历史研究、古文字研究等在日本被持续介绍、评论,在日本学者的论著中,郭沫若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章节。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有关郭沫若研究的交流日益加强,相互激励之势渐成。2003年,日本郭沫若研究会在东京国士馆大学文学部成立,汉学家岩佐昌暲教授任会长,国士馆大学教授任理事,九州大学武继平博士任秘书长。

学会举办郭沫若论坛,出版《郭沫若研究会报》,成为日本学界持续开展郭沫若研究的有力的组织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7-14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郭沫若曾以歌德自况并被文化界广泛认可,如周扬曾对郭沫若说“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沙叶新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

郭沫若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范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二陈(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

创作特点

郭沫若汲取了西方自古典人道主义至柏格森、弗洛伊德等纷繁的现代生命哲学的精髓,以律合自然界奔腾不息的生命流动的进取之道,从涵养一个圆满的自我人格开始,热切地呼唤着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秩序的到来。

从《日出》等作品中,都可以体会到一种奔腾不息的力量,无论是喷薄而出的新生的太阳、如烈火一样燃烧的天狗、涅槃的凤凰,还是大都会的脉搏、无限光海中孕育的生命的情调等等,无不洋溢着强有力的生命冲动,燃烧着生命之火。

可以说郭沫若的创作就是一部部由作者的自我冲动向外扩张以唤醒宇宙万物生之律动灵之共鸣的生命交响曲。

主体精神的无限扩张,使自我超越于自然之上,成为无限的存在,宇宙不朽,人的主体精神在向宇宙的无限伸展中必然导致人的不朽,他的作品洋溢着的对力、生命力、创造力的崇拜和赞美,向读者展示了郭沫若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他用生命现象所显示的生命冲动和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来否定现存的不合理秩序和制度,用对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求来表达对生命发展进化的追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7-15

郭沫若先生不断革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极大的革命热忱,斗志旺盛,充满活力,年愈老而志弥坚。他是永葆革命青春的先锋战士。

郭沫若先生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他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经常同恶劣环境和习惯势力作不调和的斗争,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无产阶级学者和作家的崇高形象。

郭沫若的人物经历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

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

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

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

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

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

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

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

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

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

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

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

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

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

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

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