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言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言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31


动词义:

1、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于李愬。——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言讫不见。——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议论;谈论。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记载。

雁荡山……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4、问。

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史记》。 王引之述闻:“言王,问王也。”

5、告知;告诉。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礼记》。郑玄注:“言,语也。”

6、陈述;叙述。

臣愿悉言听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

7、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孟子》

8、说明。

言其利害(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其,指示代词,代合从,它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名词义:

1、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父母之言。/诸兄之言。——《诗·郑风·将仲子》又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国语·周语上》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

王如其言。—— 晋·
干宝《搜神记》

未尝有言。/思其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是何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言论;见解;意见。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诗·小雅·雨无止》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3、言辞;辞令;辞章。

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不利焉。——《左传》

4、政令;号令。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国语·周语》。韦昭注:“言,号令也。”

5、誓言;盟辞;约言。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楚辞》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郑玄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6、建议;主意;计策。

我言为服,勿以为笑。——《诗·大雅》

7、学说;主张。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

8、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

9、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10、著作。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11、姓。

助词义:

1、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