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都城为什么选择开封而不选择洛阳?

如题所述

一、经济原因

“都城是全国人口较多的城市,消耗巨量的粮食和生活用品,而古代长途运输又是如此不便,如果都城所在地区经济发达,就可以减少对外地的依赖程度。”(中国古代都城,吴松弟,商务印书馆,都城的选址,110-111)唐中叶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黄河下游,所以统一王朝的都城设在长安和洛阳,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迫使都城向东向南移,开封大体上处于经济重心东移和南移的线上,所以,开封经济较发达是顺从历史发展规律的。
要将统治者的命令迅速送达全国各地,来自全国的信息较快地反馈到都城,东西南北的物资尽快地输送到都城,都离不开优越的交通条件,开封在水陆交通方面的优势,使开封得到很大发展,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无疑也是北宋定都于此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骧教授《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一文精辟地提出都城选择的军事条件,即具有制内御外的性质和作用。但考虑到国家还有竭力向外发展的问题,候甬坚先生把它完善为内制外拓原则。国都选址服从全局,审时度势,缜密考虑其军事地理位置的得与失、优与劣。

众所周知,开封在华北平原的南端,四面无山,地势平坦,《战国策》形容开封一带的地势时说:“(魏)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辏,无有名山大川之阻。”(战国策。卷二二,魏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秦观在其《安都论》中谈到:“……天下之势莫如雍,其次莫如周,至于梁则天下之冲而已,非形势之地也。故汉、唐定都,皆在周、雍。至五季以来,实始都梁。本朝纵未能远规长安,盖亦近卜于洛阳乎?而安土重迁,眷眷于开封之境,非所以为万世之计也。……开封地平四出,诸道辐辏,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焉齐境,无名山大川之限。”(汴京遗迹志,卷八,艺文五)从军事地理环境上看,开封“无险可守”不符合历代国都“因险守国”的传统。 1、文化因素

像所有大都市一样,开封乃百嘉所毓、人文精华荟萃之地,无论是文化设施、文化活动,还是文化素质、文化品位都是一流的,这种文化高度繁荣的基本特点是正统性和综合性。

正统性:封建文化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开封历来是宗庙社稷所在地,文化也必然受历代皇家气息熏陶,雍容华贵、正统大雅。周邦彦如此描绘:“挈俗学之芜秽,诋辞而击掊……艺术之场,仁义之薮,温风扇和,儒林发秀,宸眷优渥,皇辞结纠。荣名之所作,庆赏之所诱,应感而格……复有佩玉之音,笾豆之容,弦歌之声,盈耳而溢目,错陈而交奏,焕烂乎唐虞之目,雍容乎洙泗之风。”(宋文鉴,卷七,周邦彦,汴都赋)尽管是美饰夸张之语,倒也能反映出其文化气质。

综合性:开封万方辐辏,各种文化如百川归海,在此汇集,受到同化,受到点化,加以融合,加以提高,结聚成绚丽多姿、博大精深、独一无二的综合文化。开封人“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即是兼容并包精神的具体反映。孟元老说开封“八荒争奉,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东京梦华录序)正是其文化综合性的体现。

这样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但可以吸引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文人骚客,加强中原同周边地区的文化风俗交流,同时也可以表现出一个帝王之都的大气和霸气,更是一个国家文化根基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