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治理有哪些失败之处?

如题所述

明王朝前期的势力范围北到库页岛,南至交趾(今天越南),西往新疆哈密,极盛之时达一千余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由于明代对于边疆区域的治理依旧采用了传统汉王朝落后的羁縻政策,导致边疆弊端问题层出不穷。

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在明代达到顶峰,终结于清,这项政策的核心就是“以夷制夷”,通过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并册封其官职的方式,让他从名义上服从接受中央王朝的统治,然后扶持这个首领对其族群及活动领地的管辖,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下面本篇文章我们将重点讲述明代在东北边疆地区对女真族的羁縻统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败,让明王朝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彻底失控,并直接导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崛起。

一、明初对东北边疆地区的收复

明朝立国后一直致力于驱除旧元残余势力,尤其是与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几次北伐战争,所以一直无暇顾及东北地区,虽然洪武三年招降了原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但是辽河上游还被拥兵20万的旧元太尉纳哈出占据,纳哈出同时还联盟了当时的高丽,为了策应王保保经常兴兵南下进攻大明军队。

而此时朱元璋并没有发动对纳哈出的军事驱逐行动,原因主要是明朝除了重点北伐王保保还有进攻云南的军事行动,因此朱元璋还是采取了汉政权惯用的手段,许诺高官厚待招降反明立场并不坚定的东北旧元部属以达到分化纳哈出实力的目的,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纳哈出部下的速哥帖木儿、完者帖木儿、木哈答千户等等纷纷归降与明朝,使得纳哈出控制的势力范围日益缩小。

北伐行动与云南战争基本平息下来之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名将冯胜率20万大军正式发动对纳哈出的总攻,别看纳哈出平时闹的欢,真正一打起了就跪,几番交锋下来就宣布投降了,明代至此基本完成了对东北广袤地区的实际控制。

二、洪武年间对东北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

元代为了有效的管理东北地区,曾经在松花江、牡丹江一带设立了五个万户府,而明朝收复东北之后,为了巩固对边疆女真部落的控制于洪武二十年底(1387年)在斡朵里(吉林珲春市)设立了三万卫(因管辖元代三个万户府而得名),同年又重建了原先元代在东北设立的吾者万户府,与三万卫共同对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东北边疆地区进行管辖,在派遣汉族官员管理三万卫与吾者万户府的同时,又授予官职以招抚当地的女真部落首领配合治理,所以从本质上讲在东北边疆设立的一府一卫体系,体现明初对于东北是颇具实效控制的管理,这种模式在管理效果上明显优于羁縻政策的。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万卫突然从斡朵里内迁数百公里到了开原,而剩下的吾者万户府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居然被裁撤了,如此一来明代在最北边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就没有了明政府直接管辖控制的管理机构了,这些地区的管理方式又回到了部落首领治理的时代,这是一个明显的边疆治理方式倒退行为。

二、永乐年间对于东北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

明成祖朱棣上台之初,明王朝对东北女真各部首领继续推行以高官厚禄册封的方式招抚,而为了防止这些部族首领坐大,朱棣聪明的采用了汉代主父偃的推恩令思路,那就是无论这些女真部族大小,只要是个首领,明王朝都会同意在他的族地根据大小设立卫所,授予部族首领指挥同知、千户官职,这样一来只要卫所设立的数量足够多,那么就不容易形成单一的大部族,于是东北边疆地区遍地开花的建卫设所,那么永乐初年一共设立了多少卫所呢?根据《满洲源流考》的记载:“凡为卫三百七十有六,所二十有四。”这个数量其实是非常惊人的,要知道洪武年间全国所有的卫加起来才三百二十九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3
明朝治理的失败之处有非常严重内部党争,地方官对于当地的匪寇不驱逐,也不剿灭,而且崇祯皇帝性格软弱,没有好的政治统领能力,增加农民税收,造成农民起义。
第2个回答  2021-01-22
明朝的治理有失败之处,有罢免丞相的官职,还有任用宦官建立东厂和西厂,让宦官掌权,这大大削弱了大臣的权利。
第3个回答  2021-01-22
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统一货币,皇帝用白银,老百姓用纸币,什么时候换废纸还得看皇帝心情,完全是拿废纸抢贵金属的行为,所以货币一再贬值,通胀引发官员连粮食都吃不起,且拖欠俸禄,官不聊生下至民不聊生,遂至毁灭之地。
第4个回答  2021-01-20
我觉得最失败的地方应该就是废除了宰相制度。虽然说废除了一个宰相,但是又另外建立了一个内阁制度,本意应该是为了分权制衡,防止宰相专权。但是从明朝后期发展来看,好像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它使阉党越来越猖狂,扰乱了国家的秩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