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导师成网红,因念错两个字被“炮轰”,陈果“冤”吗?

如题所述

开创近代中国教育典范的陶行知曾在谈及中国教育改造时说道:“对待学子首要严谨认真,教学求知首要实事求是。”

长久以来,许多大学老师对待教育容不得半点马虎,但随着高校考核标准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严谨治学的态度正在逐渐消逝。

有这么一位老师,在网上凭着一句“自由的灵魂”走红一时,却因念错两个汉字被众人推下神坛。

她叫陈果,是复旦大学的一位老师,同时又是善于自我营销的网红。

在复杂的身份和经历之下,陈果更多的却是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陨落。

1、少年学霸

1981年2月,陈果在上海的一户书香家庭哇哇坠地,父母均是社科界的高级知识分子。

随着教育改制,过去被人无视的文科勉强在大学有了一席之地,陈家因此生活有了好转。

在父母的教导下,陈果从小就把自己埋进书堆里,每天不是念叨着孔孟就是苏格拉底。

在她的《好的孤独》一书中,她曾言爸妈告诉自己好几次说梦话都在不停念叨着哲学名词。

不过小陈果并没有因此而“读傻了”,父母一直鼓励她和同学交流,每次都会答应她出去玩。

也因此,陈果从小到大一直十分活泼,善于与人沟通,做人处事游刃有余。

在许多关于陈果的讲课视频中,我们丝毫看不出哲学老师那般“苦大仇深”的态度。

1999年,在书堆中沉浸多年的陈果以专业前三的成绩毫无压力地考进了复旦大学哲学系。

不过一进入大学校园,她便放飞了自我。宅电脑室聊天,参加各类社团“玩”得不亦乐乎。

在复旦BBS上她有着很高的人气,被校友们戏称作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中也没有闲着,入学参与竞选便以高票担任了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

由于相貌出众,做事八面玲珑,陈果也是当时校园中有名的女神,追求者络绎不绝。

四年后她成功保研,留在复旦哲学系继续攻读西方哲学专业,期间各类奖学金拿到手软。

2004年,从《人民画报》结束实习的陈果遵循和父母的约定,回到了母校当一名“临时工”。

彼时的她还没有职称,只能从最底层做起,每天的生活不是写论文就是翻课本,枯燥乏味。

在她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中,还吐槽以前过的这种日子简直是对生命的磨难。

与书为伴的日子里,她从复旦的西方哲理学到哈佛的基督教,有几年还差点入了神学研究的坑。

在这一时期,陈果勤勤恳恳做学术,安安分分搞研究,最终被复旦请回学校成了正式职工。

2008年,陈果正式入职复旦大学社科部,彼时的她从未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一名人生导师。

陈果从成名再到“归隐”的过程,实际上是鸡汤文学从兴起走向没落的过程。

无论是大冰、刘同还是张皓宸,他们的观点和文字都存在一个毛病:美好却又虚幻。

他们斟酌语句,说得极为动情,大笔一挥,描绘了极为美好的未来光景。

但一旦经历实践却往往与现实产生割裂,脱轨,最终的结果必然只能是坍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