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犯颜执法全文翻译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戴胄犯颜执法全文翻译如下:

李世民因为戴胄忠诚清廉公正,任命他为大理寺卿。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不一会儿,一个人伪造自己的做官资料被发现了,李世民想把他杀掉。

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该判这个人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你想要遵守法律而令我失去威信吗?”戴胄回答:“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李世民说道:“先生能够执法,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李世民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

戴胄犯颜执法作者及相关人物简介

作者: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相关人物:

戴胄(573-633年),字玄胤,谯郡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反对郑王王世充篡位,出镇虎牢关。归顺秦王李世民,生性忠直,犯言直谏,参预朝政,位列宰相。

贞观七年(633年),病逝,时年六十一岁,追赠尚书右仆射、道国公,谥号为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1

《戴胄犯颜执法》的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出处】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戴胄犯颜执法》的翻译:

皇上认为兵部郎中戴胄清廉公正正直,将他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很多都对自己的为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就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这一次触犯圣颜而坚持执行法律,言辞像泉涌一样,皇上都听从他的,天底下没有冤案了。

【白话译文】

李世民因为戴胄忠诚清廉公正,任命他为大理寺卿。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不一会儿,一个人伪造自己的做官资料被发现了,李世民想把他杀掉。

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该判这个人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你想要遵守法律而令我失去威信吗?”戴胄回答:“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李世民说道:“先生能够执法,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李世民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

【注释】

犯颜: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擢:提升。

选人:候补、候选的官员。

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敕:下令

以:来

于:向

此:这

存:保存

复:再

布:昭示。

忿:愤怒 怨恨

曰:说

皆:都

狱:案件。

故:所以

【赏析】

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第2个回答  2022-08-24

戴胄犯颜执法全文翻译:

李世民因为戴胄忠诚清廉公正,任命他为大理寺卿。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不一会儿,一个人伪造自己的做官资料被发现了,李世民想把他杀掉。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该判这个人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你想要遵守法律而令我失去威信吗?“戴胄回答:“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李世民说道:“先生能够执法,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李世民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


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

1.犯颜: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

2.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3.擢:提升。

4.选人:候补、候选的官员。

5.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6.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7.敕:下令。

8.以:来。

9.于:向。

10.此:这。

11.存:保存。

12.复:再。

13.布:昭示。

14.忿:愤怒,怨恨。

15.曰:说。

16.皆:都。

17.狱:案件。

18.故:所以。


赏析:

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创作背景:

戴胄犯颜执法的典故,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第3个回答  2022-08-24

戴胄犯颜执法的典故,是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中写的故事,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

翻译

李世民因为戴胄忠诚清廉公正,提升他为大理寺卿。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没多久,有人伪造自己的做官资料被发现了,李世民想要杀死他。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该判这个人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你想要遵守法律而令我失去威信吗?“戴胄回答:“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李世民说道:“先生能够执法,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李世民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


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

犯颜: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擢:提升。
选人:候补、候选的官员。
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敕:下令。
以:来。
于:向。
此:这。
存:保存。
复:再。
布:昭示。
忿:愤怒 怨恨。
曰:说。
皆:都。
狱:案件。
故:所以。


人物故事

戴胄,字玄胤,唐朝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据史书记载,其一生做过多种官职,最高曾官拜大唐宰相。“犯颜执法”是他在当大理寺少卿(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时发生过的一段真实历史典故。

贞观元年的一天,吏部尚书(相当于组织部部长)长孙无忌奉诏进宫,直到参见结束返回宫门时,校尉(警卫人员)才发现长孙大人觐见皇上时没有取下佩刀。按照当时的唐律规定“罪当处斩”,校尉不敢隐瞒,立即主动上报。

长孙无忌可不是个普通人物,他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元勋,而且还是唐太宗的大舅子,属于高官重臣加皇亲国戚。如何处理这件事,的确给唐太宗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

在讨论“佩刀觐见案”时,善揣上意的大臣封德彝提出:“校尉失职,罪该处死;长孙身为重臣,粗心大意,忽略法度,拟‘徒二年,罚铜二十斤’。”这种明显不公的处理意见,无非就是想让皇上心安,为太宗解围。

然而,时任大理寺少卿的戴胄非但没有迎合,还发表了反对意见:“校尉失职不觉,长孙带刀入内,同为误耳。”这话乍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但实则分量却很不一般。弦外之音在说,两人都因失误致罪,可判决结果怎么可以厚此薄彼、畸轻畸重呢?戴胄之所以“犯颜执法”,在他的心目中,哪怕你官高爵显,功劳再大,身份再特殊,只要犯了法,同样要依法追究。

戴胄对案件的见解,无论谁听起来都不能说没有道理,初登皇位且胸怀大志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表态:“法律乃国家的法律,不是朕一人或一家的法律,怎能因为长孙无忌是重臣皇亲,就可以徇情失度,法外开恩呢?”遂下令择时再议此案。

没过多久,当案件重审时,封德彝固执己见,而戴胄仍“敢以固请”,他甚至进而断言道:“校尉是因受到长孙无忌的牵连才犯了罪,理应从轻判处;即便两人都有罪过,那也不应只判校尉一人的死罪呀!”戴胄出于公心,冒着被贬官甚至杀头的危险,为素不相识的小小校尉仗义执言,力争判案客观公正。

最终,唐太宗接受戴胄的意见“乃免校尉之死”,涉案二人均被从轻发落,使得该案得到相对公平的判罚。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第4个回答  2022-08-21

戴胄犯颜执法

《资治通鉴》 〔宋代〕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译文
李世民因为戴胄忠诚清廉公正,提升他为大理寺卿。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没多久,有人伪造自己的做官资料被发现了,李世民想要杀死他。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该判这个人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你想要遵守法律而令我失去威信吗?“戴胄回答:“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李世民说道:“先生能够执法,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李世民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


注释
犯颜: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擢:提升。
选人:候补、候选的官员。
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敕:下令。
以:来。
于:向。
此:这。
存:保存。
复:再。
布:昭示。
忿:愤怒 怨恨。
曰:说。
皆:都。
狱:案件。
故:所以。


作品背景

戴胄犯颜执法的典故,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


解析

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1],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1]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