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

释义:对事情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

这句话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扩展资料: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

《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

主要版本有宋咸淳二年《朱子语类》书影刊本、明成化九年(1473)陈炜刻本、清吕留良宝诰堂刻本、广州书局本等。中华书局有排印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子语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3

意思是:对事物和规律的认识越清晰,认识指导下的实践就越扎实,成果越丰厚;实践就越扎实,成果越丰厚,对事物和规律的认识就越清晰越容易把握。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这句话出自《朱子全书》卷 三:“知与行工夫须着并到。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二 者皆不可偏废。”

译文: 

认识和实践两者的关系,必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认识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所以认识和实践二者,不可分割,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扩展资料:

《朱子全书》共27册,收入了《周易本义》、《易学启蒙》、《诗集传》、《仪礼经传通解》、《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论孟精义》、《家礼》、《资治通鉴纲目》、《八朝名臣言行录》、《伊雒渊源录》、《绍熙州县释奠仪图》、《太极图说解》、《通书注》、《西铭解》、《近思录》、《延平答问》、《童蒙须知》、《小学》、《阴符经注》、《周易参同契考异》、《朱子语类》、《楚辞集注》、《昌黎先生集考异》、《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著作。

不仅囊括了朱熹的全部著述文字,而且将今人对已失传的朱熹文字的考订辑录亦编集成册,并附有历代文献家对各种版本朱熹著作的著录、序跋、考订等等,是目前为止最完备的《朱子全书》,共约1436万字。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7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的意思是:

对事物和规律的认识越清晰,认识指导下的实践就越扎实,成果越丰厚;实践就越扎实,成果越丰厚,对事物和规律的认识就越清晰越容易把握。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出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

释义:

对事物和规律的认识越清晰,认识指导下的实践就越扎实,成果越丰厚;实践就越扎实,成果越丰厚,对事物和规律的认识就越清晰越容易把握。

赏析:

这句话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认识的深入发展.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进步更快。当然这只是实践-认识-实践中的一环。朱熹对认识论还有相当的局限性。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