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形近词的辨析能力

如题所述

汉字中有很多的同音字,形近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才能正确地识别和使用好汉字,这就非常需要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辨析水平也较低。有些生字,不管老师怎样强调,学生还是会混淆字形;有些生字,老师再三纠正,学生还是会写多笔画或者写少笔画。如果我们给予得当的点拔,就能使学生茅塞顿开,问题就迎刃而解。
象形字比较简单、抽象,如果让学生一味被动地识字,不仅效果差,还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我想办法把一些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让他们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分辨“日”和“目”,先出示“日”的甲骨文形体,像圆形的太阳,里面的一点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它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同样的方法教学“目”,通过图画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觉得学习汉字不再枯燥无味,并能正确比较、区分、辨别生字,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识字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形声字时,利用形旁的表意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汉字。我在教“睛” 这个生字时,有的学生会把它写成“睛” 字。于是,我就先出示“青”, 再问学生:“太阳出来是什么天?”学生马上会说是晴天。这时,我说:“在‘青’ 的前面加上‘日’,就是晴天的‘晴’。而‘睛’与‘目’有关,所以‘青’的前面加上‘目’, 就是眼睛的‘睛’。这时,我问学生:“如果在‘青’的前面加‘忄’是什么字?加‘讠’是什么字?加‘氵’又是什么字?”学生轻松地说出了答案,并对汉字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这种熟字加上形旁的识字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字义,而且对字形的记忆也非常深刻,不再因为同音字、形近字而混淆生字。通过这样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触类旁通,轻松掌握更多的生字,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的能力和辨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会意字的表意作用,能帮助字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如:教学“休”字,让学生想象:一个人累了,靠在树旁休息的情景。又如:学生先学了“热” 字后,总有一些学生把“染” 字右上角的“九” 也写成“丸”。 我告诉学生“染” 中的“氵” 表示染东西要加水,“九” 表示染东西要经过多次重复,“木” 指染料的来源,染东西不能放进肉“丸”! 后来,谁把“染” 上的“九” 写成“丸”, 其他同学就能马上发现错误。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记住了生字的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形近字的教学中,强调偏旁的表意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字形。课堂上巧设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点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如学生在学习“喝” 和“渴” 这两个字时,总是很难区别。于是,我问学生:“我们喝水用什么来喝?”学生会说:“用口来喝。”我说:“喝水用口来喝,所以喝水的‘喝’用‘口’字旁。”我接着问:“口渴了很需要什么?”学生说:“很需要水。”我说:“口渴了需要水,所以口渴的‘渴’要用‘氵’。”这时,我让学生边看边想边做动作,并让一名学生上来做做喝水的动作和口渴的样子,学生很快就把这两个字区别出来了。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充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课堂中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范围,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识字的愿望和学习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知道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字,认识生字。比如在商场、街道、招牌等地方识记生字。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生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自编字谜来识记生字,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更有个性,更具创造力。同时,我在学生对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多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生字最容易写错,让他们经过观察、比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使他们理解了字义,另一方面记住了字形,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辨析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0
一)在对比中进行区分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比较形象的、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以区分的形近字,可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区分。如“喝”与“渴”就可采用此法进行区分。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口渴了,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喝水时要用什么喝?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口渴了,最需要的是水;我们喝水时要用嘴巴喝。”最后加以小结:因为我们口渴了,最需要的是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因为我们喝水时要用嘴巴,嘴巴就是“口”,所以“喝”是口字旁。类似“拍(怕)、蓝(篮)、跑(抱)、跳(挑)”等形近字都可在对比中进行区分。
  
  (二)在体验中进行区分
  
  亲身经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对于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形近字,不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以区分。如“蜻、请、晴、清”的区分,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了解蜻蜓,请一请客人,找一找晴天与阴天的区别,看一看清清的河水,从而让孩子们明白:蜻蜓是昆虫,蜻蜓的“蜻”是虫字旁的“蜻”;请人要有语言,请人的“请”是言字旁的“请”;晴天有**,晴天的“晴”是**字旁的“晴”;河水清清,清水的“清”是三点水旁的“清”。最终让学生在体验中准确区分这些形近字。类似“盯、叮、钉、灯”之类的形近字采用此法进行区分,效果不错。
  
  (三)在儿歌中进行区分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给形近字编一些儿歌进行区分,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区分效果也不错。如区分“辨、辩、瓣、辫”时,借助儿歌“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分辩,中间长瓜花瓣儿,中间丝线扎成辫”来进行;区分“棉、绵”时,借助儿歌“木棉花开朵朵白,纺成丝线软绵绵”来进行;区分“绕、烧、浇”时,借助儿歌“一根丝线绕呀绕,一把大火烧呀烧,三点水儿把它浇”来进行。类似“池、地、驰”、“密、蜜”、“洒、酒”等形近字都可借助儿歌进行区分。这些儿歌,虽然有些经不起推敲,但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区分识记不少形近字。
  
  (四)在图形中进行区分
  
  图形比较直观、形象,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看图既可会意,又能揭示简单的字理,对于区分象形类的形近字很有帮助。在区分这类字时,可采用“图画—古文字—现代汉字”几个步骤来进行。如“**、目”的区分就可借助图形来进行:先画出太阳、眼睛图,接着简单地给学生介绍**、目两个汉字发展的历史,告诉学生:远古时代的人没有汉字,他们为了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传给后人,就把这些事物画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讲解的同时出示**、目的古文字),经过很多年的发展,这些字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汉字(讲解的同时出示**、目的现代汉字)。事实证明,在图形中区分形近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全面地调动起来,视觉、听觉、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全部得到发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在“加加、减减”中进行区分
  
  低年级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使学生区分形近字。如“辛”与“幸”,可抓住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辨析字形;用“辛苦”和“幸福”两词体现字义,并编成儿歌“辛苦一点,幸福十分”构成形、义联系。类似 “大、天、太”、 “十、干、土、士”等形近字都可采用此法进行区分。
  当然,教无定法,形近字的区分也是如此。只要学生在教学中正确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坚持实践第一,坚持按教学规律办事,灵活运用汉字的造字法则及内在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法,便可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牢固地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正确理解字义,读准字音,同时还可促使学生辨析判断能力**趋精细化,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