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藩镇割据引发安史之乱,平叛后唐朝为何反而还是要增加藩镇?

如题所述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对藩镇不减反增加,恐怕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抚降将,奖赏勋贵

安史之乱后期,史思明的关键心腹将领的被策反,加速了,史思明叛军的瓦解,其中三位大军区级别的高级将领的“归正”,更让这三人在日后,再为唐臣,享受到巨大的权利。

他们继续担任地方上的节度使,依然享受半独立状态,并且这种状态,一直在延续唐末,而功臣方面,唐皇室对其的奖赏,也是给钱、给人。特别如郭子仪,其麾下的神策军,几代人之间更是左右者唐朝政局。所以无论是叛将,还是勋旧,都在唐中期的新一轮的藩镇利益分配中获利。因此藩镇逐渐成为诱惑巨大的奖品

2、稳固统治,遍撒图钉

其次,唐初建立藩镇,目的在于稳固统治,节度使的权力很大,但是都受制于李唐皇室,这些藩镇节度使就像图钉一样,按在唐帝国的版图上。

可是年久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帝国版图的“平整性”变得松动,于是新的图钉,又被重新布置在版图,新旧交替间,“图钉们”也逐渐变多。可是中唐皇室集权衰微,地方节度使做大,他们利用权力进行土地兼并,最终地方势力强壮,唐廷难治。割据最终无法避免的形成。

3、分而治之,内外勾结

为极力打破这种地方军头强壮的局面,让节度使彼此牵制,培养小节度使,群狼斗猛虎的策略也就诞生了。

可是节度使们,也在就在朝廷的分化政策中和唐王朝的党流们合作。以争取更大的权利,所以在封建生产力,向前发展,封建土地必然兼并的情况下,为了巩固统治,割据节度使和集权朝廷的矛盾是必然的,于是一旦皇室衰弱,利益分配不平衡,节度使必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