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占领云南后,为什么没有推进占领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恒河平原呢?

如题所述

印度洋地区与中国内地的文明交通是一直存在的,主要是缅北-横断山区-金沙遗址-三星堆这条路线,但是目前证据不多,研究也不足。中古时代,南诏大理与印度洋的交通也持续存在。云南地区自元朝归化中国之后,基本上维持着古代南诏大理时期的地缘格局。真正的变局发生在清朝中期,中国对印度洋方向的文明交通实际上收缩了。

一、印度洋-南亚到中国的古代交通及历史痕迹

印度东海岸、孟加拉到缅北存在着一条上古海陆交通线,它的交汇点位于缅甸北部伊洛瓦蒂江畔。缅甸古史认为,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上,该地就出现了一个古邦,叫做“太公王国”,缅甸史料又称之为“顶兑”。缅甸史学家波巴信认为,太公王国之所以形成,正是因为它位于“中国-罗马”的海陆交通的汇聚点上(还有人认为该古国是印度萨迦族所建)。无论太公王国是否真实,交通交流却是真实存在的,至少有以下几个证据是可靠的:

,瘤牛。瘤牛是印度哈拉帕文明发现的印章图案中的主角之一,这种牛科动物脖子上有一个大肉瘤,非常独特,动物考古证明这种牛起源于印度河平原。奇怪的是,云南地区也有大量的瘤牛图案出现在青铜器上。这就说明印度河文化与横断山脉地区一直存在交流。其次还有一种“凉山小猎犬”,也被认为起源于印度河流域。

,权杖。权杖是西亚的典型器物,在欧亚草原也有分布,但在大中国范围内,止于甘肃。中国横断山脉地区却发现了许多青铜权杖,这种权杖跟西亚的王权象征权杖不同,也跟草原的巫术权杖不同,目前仍无定论是什么器物,但与西亚权杖在形制上几乎是一样的。

,贝币、象牙和玛瑙。这三种器物在金沙遗址、三星堆、哀牢遗址均有巨量出土,据一些专家考证,海贝是贸易使用的货币,分布范围几乎遍及整个南亚。

,在不同时期,中国西南地区都有中亚-印度文化元素出现,如云南大理发现的唐朝时期波斯人浮雕,阿叱力密教,摩尼教等文化元素。

以上这几种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印度洋地区与中国的历史交通是一直存在的,有时候可能还特别深入。根据缅甸史料,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上,缅甸西海岸、印度东海岸、斯里兰卡岛等就存在着一些港口城邦,大多数属于孟人,如缅甸南部沿海的“直通王国”。至于今天非常重要的皎漂港,在上古时代也许就是海商繁忙之地。

二、南诏大理、元明时期的海陆交通

中古时代,缅甸北部的海陆交通线,实际上被南诏国控制。南诏在该地区设立了“丽水节度区”,其西面海岸有没有出海口不得而知,但由于实际统治区就是古代的太公王国地区,海陆交通自然是存在的;又因为南诏大理都实行开放性的统治,且军事实力有着压倒性优势,因此足以震慑整个地区而坐享贸易交通之利。各种南诏考古证据也表明,海洋交通从未断绝,例如南诏境内存在一种特殊的梵文字体,也发现有波斯人形象的石雕,包括著名的阿叱力佛教,等等。大理国萧规曹随,同时又稳重保守,境内佛教大兴,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也未中断。在整个期间里,印度洋沿岸港口城邦,则继续由孟人、钦人等族群控制,《蛮书》等史料上记载了“弥诺”、“弥臣”、“昆仑”、“小婆罗门”等沿海邦国。

元朝时,蒙古人按照以夷治夷政策,在缅北缓冲地区建立了自治属性的缅中行省,统治模式相当松散,稍后又撤销缅中行省,政务归云南行省统辖。在此期间,基本上一切都沿袭南诏大理时期的基本格局。由于蒙古人鼓励贸易,这种跨境交流还会更加频繁。明朝时期,缅北这片交通缓冲区实行土司制,由缅北宣慰司旗下诸土司自治。交通交流的开放程度于是因中原王朝的政策而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