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对宋朝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如题所述

澶渊之盟看似宋朝吃亏,实则是宋朝君臣大智慧的一次集体绽放,所谓大智若愚也即如此。听牧渔君娓娓道来。

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清楚宋辽之间的对峙的基本情况。建立辽国的契丹人元与亡国的柔然帝国,是个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不会种地,刚学会定居也没多久,但是有好马,能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遇到灾年了养不活自己,人口太多了也养不活自己。春夏相安无事,遇到冬天没吃的就南下抢劫。而宋朝人作为农耕民族,最希望的就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足自己的小日子即可。

澶渊之盟时期的战争,就是发生在契丹人南下抢劫的过程中。并不是宋朝不想抵抗,而是你今天把他赶走了,明年他照样会来。怎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不至于让自己吃亏?宋朝的君臣可是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的。最终商议的结果就是签订了貌似吃了大亏的澶渊之盟。而这个澶渊之盟,宋朝不但没有吃亏,而且占了大便宜,最终还导致了契丹民族逐步沦落。

澶渊之盟主要约定了四件大事:

一、宋辽两国以兄弟相称,互称南朝、北朝。这一点比石敬瑭强多了,谈不上吃亏,更谈不上丧权辱国。

二、划定边界。燕云十六州不是宋朝划出去的。现在看样子没有能力收回来,那就先划界停战,也谈不上吃亏。

三、宋朝每年给辽岁币10万两白银,绢20万匹。

四、边境设立榷场,开放两国贸易。

猫腻就藏在这三、四条之中。

拿宋朝官员的工资说吧!开封府尹包拯每年的正俸(标准工资)为300贯/月,加俸(奖金)为30石米粮/月和1500贯/月公务开支,职田(生活补贴)2000石米/年。同时还有大米、小麦、绫、绢、罗、绵、木炭、柴禾、干草等补贴。共计每年的收入为22000贯左右。一贯相当于一两白银。也就是说包拯的年薪为2.2万两白银。

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折合起来,每年约为30万两白银,大约为13个包拯的年薪。当年负责和辽国谈判的钦差是曹利用,回来后直接扑倒在宋真宗赵恒的面前,大哭道:“臣罪该万死!许给契丹人的钱太多了!”,把皇帝吓坏了,等听到曹利用说“三十万两”,赵恒一脸懵逼,怎么才要了三十万两,这么少,不就是几个高管的年薪吗?还重赏了曹利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