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的典故

如题所述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那么从什么时候其“拍马屁”变成了讨好、恭维之意呢?
拍马屁由民俗发展而来
“拍马屁”一词在文献资料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他原是最坏不过的,看见陶子尧官派熏天,官腔十足,晓得是欢喜拍马屁、戴炭篓子的一流人。

而拍马屁的典故却要追溯到往前翻500多年的元朝民俗。蒙古族是马上打天下,马对族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今天两个熟人相遇,第一句话通常是“哟,今天气色不错啊”之类的恭维之话。而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原本是褒义词。

要知道,人都是喜欢听好听话的,从来便是忠言逆耳,“好马”易与,“劣马”难题。所以长此以往,不管对方马如何,都要象征性的拍着马的屁股,说一句“好马”,走人了事。

自此,拍马屁成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发展到今天成为“阿谀奉承”的另类表达方法。

溜须、阿谀奉承、恭维
拍马屁是元朝以后逐渐形成的,那么在这之前,人们同样会作出“拍马屁”的行为,那个时候叫什么?
先来说“溜须”一词,源于宋朝。宋朝太宗年间有“寇老西儿”之称的寇准在一次宴会上,手下有个人叫丁谓,此人惯会讨好上司。丁谓看到寇准胡子上挂了一些菜汤,便急忙上去用自己的长袍大袖为他揩拭,寇准拂袖而起,说道“好赖你也是一介国家重臣,怎么还给上司干这种溜须的事儿呢”?

由此“溜须”指“讨好对方”流传了下来。

阿谀奉承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而“恭维”二字最早出现于汉朝,又做“恭惟”。西汉的王褒在《圣主得贤臣颂》开篇便写道“恭惟《春秋》法王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谦词,同样有示好的意思,但何时起成为和“阿谀奉承”一样的含义,便不得而知了。

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在西汉之前“说好听话、逢迎”的表达方式不详,但是在《孟子·告子下》有一句“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指的是曲意逢迎君主的昏庸之事,比助长君主昏庸更加可恶。

这大抵是最早的“拍马屁”表达方式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拍马屁”三个字的意思人人都很明白,可是你也许不知道,这里还有个故事呢。拍马屁,源于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屁",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

   该典故来源于元朝文化

  一说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行路、运输等问题,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一说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马往往是一个将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这是因为夸赞的话是不一样的,而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这就是“拍马屁”的由来。后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国,建起了元大都,他们的文化也就逐渐渗透到汉文化中,“拍马屁”一词也就流传下来。也有人说实际上拍马时决不能拍马的屁股,但由于汉人很少骑马,就把“拍马”想象为“拍马屁”了。至于马屁股到底能不能拍,尚无定论,总之不要拍到马蹄子上就好了。
第2个回答  2020-12-11
拍马屁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回答
共20个回答

闻泰来
关注
据说源自元朝,一说蒙古人的一般百姓人家都会养有马,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

赞同0
暂无评论

史味人生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那么从什么时候其“拍马屁”变成了讨好、恭维之意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