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高考卷1文综选择的详细解析和文科数学的选择解析

2007年全国高考卷1文综选择的详细解析和文科数学的选择解析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解析]第1、2题的材料是一幅表示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直角坐标图,从图上可以直接读出每条曲线所代表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本组试题要借图示信息考查世界人口分布、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知识以及对直角坐标图的判读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关注中国城市化这一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解答第1题时,回忆调动我国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知识,与图中四条曲线的数值特征相对比即可得出答案。从特点和原因层面上讲,我国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近年来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提高较快。故选D。
解答第2题时,首先明确美国是发达国家的代表,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得出代表美国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曲线为甲。然后再根据图中中美两国城市人口比重百分比进行比较和判断,可得出正确答案C。
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
A.T B.Q
C.R D.S
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5.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4、5题的材料是一幅区域海陆轮廓图和一幅表示气候特征的直角坐标图。区域海陆轮廓图中给出了一条带有标注的南回归线,据此信息可以判定该图中心的陆地是澳大利亚,从直角坐标图上可以读出每个地方的年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区间。本组试题是结合上述材料考查区域中洋流、气候分布的知识和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对应关系的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对空间位置判定和坐标图判读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本组试题是在引导考生注意对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
第3题。调动洋流分布的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答案C。
第4题,题干上所述的气候特点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回忆该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知识可知,Q处为地中海气候,故选B。
第5题,题干又给出了一些气候特征资料,与前题不同的是,文字叙述变成了平面直角坐标图。该图提供了气温年内变化区间和年降水量的数值信息,且图中标出了悉尼(对应图2中R点,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气候特征信息,而P点地处内陆,纬度又较悉尼低,故P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然后以悉尼为参照可以发现与P地信息相符的为①,故选A。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 )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 )
A.55°N B.65°N C.75°N D.85°N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 )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灾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解析]第6、7、8题的材料是一幅各有一条纬线和晨昏线的局部图,M点为晨昏线在北半球的纬度最高点,也就是说M点是晨昏线与出现极昼或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的切点,相对应地判断其地方时只能是0时或12时。本组试题要借这种局部图考查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地方时、昼长分布的空间位置的关系和对季节的判定。这类试题意在引导考生注意对晨昏线等地理要素的准确认识,同时注意对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对地理事物现象的图示图解能力的培养。
第6题,南极附近是极昼时,北极附近是极夜。根据以上分析,M点应当为12时,P点在M点以东45°,故其地方时早3个小时。故选B。
第7题,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大约在21°N~13°N之间,相应的M点的纬度位置应当在69°N~77°N之间。故选C。
第8题,若Q点经度为0°,M地则为45°E,北京(116°E)正在日出,这样可以排除M点是12时,同时认定M点为0时,进而可以认定M点所在纬线内出现极昼现象;另一个判断的思路是根据M地与北京的经度差计算出北京的日出时间为4时44分,夜长9小时28分。上述两条思路都可以判定北半球是夏季。洛杉矶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最高。故选A。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9~10题。
9.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0.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这里解决的问题是 (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解析]第9、10题,根据材料中显示的:某边防站海拔高度4900米、光照丰富、热量贫乏、在阳光房中架盆栽生产疏菜等信息,大致可以判定该处位于青藏高原。本组试题试图通过文字形式呈现出的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方面的知识。
第9题,盖太阳房可以透进阳光,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阻断热量的对流和辐射散失,局部可获得较高温度。故选A。
第10题,脱离地面放在盆架上疏菜能生长良好,说明阳光房中地温低、气温高。故选C。
11.近几十年来,黄河的人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
[解析]C关键信息是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时间上的一个变化特征(近几十年逐渐减少)和一个静态特征(目前尤低)。其原因应当是一个能导致这种结果并且在不断强化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对比分析,选C。
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解析]B 本题表面上看在考查学生文化常识,实质上是对中国古代史上杰出历史人物功绩的考查。题干中明确指出“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据此分析四个选项,表述帝王行为的只能是B项,汉武帝“武”之意为威强睿德,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三次出兵匈奴,经略西南,武功显赫。A项是自称始皇帝,即第一个皇帝的意思,以别于以前的国王;D项为年号;C项为庙号;正确答案为B。做题时应注意审题,抓住“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这一概念和提示,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开阔视野。
相关的文化常识:
谥号: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期。自汉代始,封建帝王还有所谓的“庙号”。开国第一代称祖,叫太祖或高祖、世祖,以后继位的皇帝则称为太宗、世宗等。此外,唐以后,皇帝还有尊号,这是皇帝生前被奉上的,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 )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解析]C 本题考查对武则天主要政绩的全面理解和历史概念的把握,要求学生对社会革命这一历史概念准确理解。社会革命是当社会各阶层之间出现了十分激烈的矛盾时,部分阶层要求对社会现状进行变革的行为,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据此判断正确选项为C。武则天扶植庶族,抑制士族,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对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如此才能轻轻松松正确作答。
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回答14~17题。
14.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 ( )
A.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 B.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
C.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 D.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解析]D 此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能力,难度较小。八旗制度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正确答案为D。考生应注意对历史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做到活学活用。
15.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 )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湘军在教材中涉及不多,但由材料中“譬之木焉,统领如根”“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可知兵将之间的关系是隶属关系,很容易判断正确选项为C。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定要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16.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
A.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 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
C.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官吏
[解析]A该题考查考生对新军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容易判断清政府建立新军的主要目的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本题可采用排除法,B选项中“最早”表述错误,洋务运动时就有。C项同清政府建立新军的目的不符。D项很容易排除,湘军、淮军等均是以文人充任高级官吏,此项不是新军的特点。正确选项为A。新军之“新”就在于改习洋操,按照西方军制进行编练。
17.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 )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C.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历史知识之间的隐性联系。1925年创办的国民革命军以黄埔学生为基础,并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该题其实是考查黄埔军校的主要特点,属隐性知识考查。国民革命军的特点在教材小字部分有所表述,细心分析,联系黄埔军校,不难选出正确答案A。考生应注意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隐性联系,同时注意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
18.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 )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解析]D 此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与三个时间点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应三个时间点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三个历史事件体现了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过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教冲突”不断升级。正确答案为D。
19.图5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的照片,路牌的外文为“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解析]C 本题要求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加工以做出正确选择,考生若不注意“北京某街道老路牌”这一关键信息,就很容易出错。英国人赫德从1861年到1911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由此可排除A项和D项。路牌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路牌由外文书写表明此时北京城由洋人统治,由此可判断出答案为C项。另外,解答本题时,联系《辛丑条约》的内容即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运用排除法进行分析也可做出正确选择。
20.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掌握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 ( )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北伐战争 D.迁都南京
[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蒋介石在1926年“整理党务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从而掌握了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故选B。考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1.图6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 ( )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
[解析]B 本题要求考生能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从题干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从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代表事物的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1960年开始逐渐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1960年冬天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粮食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故B项为正确答案。
22.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是 ( )
A.团结第三世界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斗争
C.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不与美、苏结盟
D.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历史概念有全面准确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国际上同中国建交的热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此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表明了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A项不符合史实;B项表述错误,应为:中国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反对霸权主义;C项表述有误;正确答案为D。全国卷I对历史概念考查较多,考生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解析]A 该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18世纪中期资产阶级“财富日益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由题中“被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C项强调的是封建贵族的生活,与题意不符。D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故排除。正确答案为A。
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H.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 )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C 这道题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果不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就做不好这道题。其次还需读透材料,弄懂题意。
在经济学上,黄金和白银都是货币。从题目前半截来看,5件A商品=2克黄金,而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那么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题目后半截提到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并未提及白银,也就是说白银的价值没变,因此A商品和白银之间的换算没有变化,仍是16克。故选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7
举个例子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