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水稻土利用与改良

如题所述

我国水稻土分布广泛,各地培育出了高产水稻土,约占水稻土总面积的20%,培育出了“吨粮田”。这些高产水稻土分布地域、气候、母质、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力量和耕作制度等具有地区差异性。高产水稻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等地,以潴育、渗育、脱潜水稻土为主。为了培育和维护高产水稻土,需采取以下管理途径:提高地力贡献率、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建立高质量的排灌体系和集约化土壤耕作。

提高地力贡献率是关键,地力贡献是土壤肥力在作物产量上的综合反应,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与作物高产相适应的生产指标。高产水稻土的地力贡献率一般在70%-80%。因此,建立和维护较高的地力贡献率,需强调不断地培育地力,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和化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至关重要,土壤必须通过培肥来保持养分平衡。高产水稻土的复种指数高,年收获量大,消耗养分多,须注意土壤-作物生产体系的养分收支,补偿和协调问题。建立高质量的排灌体系是保证高产水稻土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而其中的重点是建立高标准的农田排灌体系。集约化土壤耕作则需根据地域性差异,合理轮作和用养结合,集约化管理,以提高和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

低产田改良是提高水稻土粮食生产的关键。低产田的产量较低,农田受不良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低劣的农业设施限制,土壤本身存在某些障碍因素。低产田的成因包括地形、水文因素、母土或母质因素、农田排灌设施差、耕作管理技术落后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较差。低产田的改良需采取针对性有效改良利用措施,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优化灌溉系统、提升农业设施、应用高效耕作技术和提高社会经济条件等。通过这些措施,低产田可以转变为中产,进而提高到高产,确保水稻土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