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见道,是圆教初信,初住还是初地?

如题所述

首先,关于“百界作佛”,末学理解这指的是在无佛世界中,八相成道的应身佛。若谈及证悟空性,若指见性,则相当于证法身,这可能对应显教的圆初住,或者别初地。
在佛教的修行阶位中,别教初地与圆教初住都是指破除了一品无明,证得了一分三德法身。然而,别教的佛位是在破除前十二品无明为止,这相当于圆教的二行位。圆教则要求继续修行至三行至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佛。
密宗的欢喜地,可能是指圆教的初地。密宗有浅略和深密的十地含义,不过末学对密宗了解不深,不敢妄加评论。
至于别教的十地,别教初地菩萨断一品无明称为初地,欢喜地是梵语pramudita^-bhu^mi的音译,意即极喜地或初欢喜地,是十地中的第一位。在圆教中,初地境界称为欢喜地,而别教初地的境界则可能只相当于圆教发心住,并未真正达到欢喜地的欢喜。
如来藏是一个方便说法,引入的一个假名,包括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见到如来藏是指见到法身佛,是无所得的。
关于佛说十地经,末学没有读过,只是在网上搜寻了一些信息,感觉其内容与华严经十地品类似。如果是这样,那可能就是圆教十地。再次重申,别教初地不应称为欢喜地。通常所见,别教初地被称为初地,而欢喜地则是指圆教初地。
欢喜地(初地)是初证人法二空真如、圆成实性的阶段,见道,顿断分别所起的我、法二执之障及其种子,断身见、疑、戒禁取见三种结,永断恶道,开始伏俱生烦恼,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并开始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以实证真如的清净心发胜义菩提心,入大菩萨位,为唯识学五位中的第三通达位,并开始进入第四修习位。因见从所未见的殊胜佛法,极大欢喜,故名欢喜地。此地圆满布施度,成就大舍,难舍能舍,难施能施,不住相而施。《楞严经》中说:“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华严经·十地品》则提到初地菩萨生广大清净决定解,成就一切经论智和世智,善应机说法,其福德常作阎浮提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