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流中游乌斯满重点监测区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价

如题所述

乌斯满重点监测区位于塔里木河干流中游腹地(图10-1),行政区划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监测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N41°01'、E85°30',监测区覆盖范围相当于1∶1万地形图62幅(表10-4)。

表10-4 乌斯满重点监测区覆盖范围

塔里木河流域干流以前基本上是一条没有工程治理的自然河道,具有游荡性和泛滥性的特点(樊自立,1998)。干流中游河道普遍存在洪水漫溢,据1998年统计数据,有1m3以上的跑水口67个,中游耗水量比例较大,是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河道干涸的主要原因之一。

若不对干流河道进行改造,要解决下游农田灌溉和生态用水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增加干流河道的过洪能力和输水效率,确保源流区洪水流在汛期能顺利下泻,漫灌下游濒临衰绝的自然生态系统,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2003年国家投资近6亿元在干流中游修建了延伸300km的防洪堤,防洪堤的修建为洪水下泄到下游生态环境极端恶化区创造了条件,但是同时也改变了干流中游的自然生态背景条件,在防洪堤修建以前,干流两侧天然植被一方面通过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维持基本生存条件,尤其是在洪水期通过洪水漫溢补给生态需水。防洪堤修建后,两岸天然植被需要通过预留的生态闸口在洪水期放水补给,人工改变自然生态条件后的植被演变如何?修建水利工程是否会以牺牲中游生态环境而挽救下游生态,是在乌斯满重点监测区开展高分辨率植被动态监测的目的。

采用SPOT-5(2.5m和10m)高分辨率卫星对乌斯满重点区2003年、2004年、2005年植被类型和植被盖度进行遥感监测,获取乌斯满监测区地区三期植被类型图(图版10-6、图版10-7、图版10-8)和植被盖度图,并对植被演变状况进行了动态对比分析。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

图10-1 干流中游乌斯满监测区位置示意图

根据乌斯满重点监测区2003~2005年三期植被类型图及空间统计数据分析(表10-5、表10-6、表10-7、表10-8、表10-9、表10-10)可知:

表10-5 乌斯满重点区2003年植被类型面积统计表

续表

表10-6 乌斯满重点区2004年植被类型面积统计表

表10-7 乌斯满重点区2005年植被类型面积统计表

表10-8 乌斯满重点区2003年植被盖度面积统计表

表10-9 乌斯满重点区2004年植被盖度面积统计表

表10-10 乌斯满重点区2005年植被盖度面积统计表

(1)乌斯满监测区自然生态系统按照所占比例依次为森林、草丛、灌木,三者总计占监测区国土面积的63%左右,天然植被中森林所占面积最大,达到22%左右,超过干流地区乔木平均比例(17%),森林主要分布于干流北侧,这与乌斯满河从塔里木河干流向东北方向引水,扩大了北部洪水影响面积相关。但上述数据总体说明乌斯满监测区地处塔里木河流域干流中游,洪水漫溢对植被的滋润作用较强,植物多样性表现丰富,植被发育充分;

(2)监测区耕地面积不足6万亩,所占比例很小,约为2.5%~2.6%之间,而干流中下游地区耕地比例为3.84%,表明监测区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程度小的现状;

(3)干流中下游地区高盖度、中盖度地区所占比例总计不足22%,低盖度植被占35%,而监测区高盖度、中盖度植被所占比例超过46%,低盖度植被占21%左右,说明植被长势较好;

(4)从2003~2004年植被类型分析,乌斯满地区的植被类型总体上有一定的变化,表现在森林比例提高了0.51%,主要为新生的胡杨幼苗,草丛增加了0.94%,农田有很小程度的增加。

(5)从2003~2004年植被盖度对比分析,中盖度有明显增加,而高盖度有轻微减少;

2004~2005年植被类型与盖度对比分析,最明显的变化是水域和沼泽面积增加较大,而森林、灌木、草丛三类植被面积均有所缩小。这是由于在2005年乌斯满地区发生洪水,使得大面积的植被被水淹没,影响了植被真实信息的提取。

综合以上的分析,乌斯满监测区生态环境基础良好,修建水利工程后短期内生态环境整体变化不明显,但塔里木河两岸植被及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复杂,既有新增林地、草丛面积,同时整体植被盖度又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受2005年成像期洪水漫溢影响,影响了对该区生态环境真实演变趋势的提取与总结分析。自然生态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经过长系列的观测数据积累和比较分析,才能客观总结其变化趋势和程度,为流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