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等是苏联第二代领导核心,斯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等是苏联第二代领导核心,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季诺维耶夫则将新经济政策解释为“有条件的新经济政策”,即: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材料二1964年10月13日,赫鲁晓夫被自己的同事赶下台。他没有抗争,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之间的关系,领导作风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难道有谁能设想,我们能向斯大林说:我们不想要他,并建议他辞职吗?那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恐惧消失了,谈话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这是我的功绩。”——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在历史上也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苏联经济向效益型和质量型的纵深发展对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更高要求时,它就以其僵化、专制的一面,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领导人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向文化《世纪末的思考》(1)概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10分)(2)指出材料二中赫鲁晓夫所说的 “恐惧消失了”的含义。(4分)(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有何启示?(8分)

(1)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租借制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上实行自由贸易;分配上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8分)
原因:部分苏联领导人没有接受并领悟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认为承认市场经济和承认资本主义就是扼杀社会主义。(2分)
(2)“恐惧消失了”是指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破除了对斯大林个人高度集中体制的迷信。(如未提到斯大林,只写个人崇拜和高度集中的体制不给分,涉及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可酌情给分,4分)
(3)评价: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随着时间发展,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4分)
启示:要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社会主义改革充满了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从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四个方面概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从斯大林、季诺维耶夫等人对新经济政策的看法分析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
(2)注意材料信息“我们之间的关系,领导作风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谈话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这是我的功绩。”,再结合所学知识,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进行回答。
(3)注意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积极: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④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弊端: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②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再根据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得失分析启示。
点评:本专题是现代史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从考查题型上看,近几年考查多数是材料式选择题,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等。从题目的难易程度看,由于本专题专用名词、概念较多,题目难度较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